嬰幼兒傷食瀉 試試穴位推拿
《大河報》(河南)
2013年11月13日
文章出處: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3-11/13/content_984721.htm?div=-1
醫學指導: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理療科主任 趙欲曉
雖然已過立冬,但嬰幼兒秋季腹瀉仍然沒有停下腳步的意思。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理療科主任趙欲曉說,在秋季腹瀉中,傷食瀉比較常見,若孩子腹痛脹滿,瀉前哭鬧,瀉后痛減,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納呆,或伴嘔吐酸餿,苔厚膩,不妨試試穴位推拿,或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傷食瀉,通常來說是由于喂養不當、饑飽無度,或突然改變食物性質,或恣食油膩、生冷,或飲食不潔,導致脾胃損傷,從而引發嬰幼兒腹瀉。”趙欲曉說,從中醫來講,治療傷食瀉的方法為:補脾經、清大腸、揉板門、運內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樞、揉龜尾,“大家可能對這些小兒穴位不大了解,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幾個穴位的定位和操作方法,以便參考。”
脾經:拇指末節羅紋面,循拇指橈側邊緣向掌根方向直推為補脾經。
大腸:食指橈側緣,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從虎口直推向指尖為清大腸。
板門:手掌大魚際平面,指端揉稱揉板門。
內八卦: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的三分之二處為半徑所作圓周,順時針方向掐運。
中脘:胸骨下端至臍連線之中點。
腹:腹部,掌或四指摩。
天樞:臍旁2寸,用揉法。
龜尾:尾椎骨端,拇指端揉。
那么小兒腹瀉怎樣預防呢?趙欲曉說,首先飯前飯后讓寶寶徹底洗凈雙手,保證飲食衛生;其次,多吃水果和蔬菜,飲食有規律;還要避免寶寶之間的接觸和傳染。
專家簡介:趙欲曉
出處:http://www.zzszxyy.com/viewdoct.aspx?id=49
針灸理療科主任、副主任中醫師
1991年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從事針灸、理療、康復專業20年,每年治愈面癱患者100余例、失眠患者100余例;每年伏九貼敷治療支氣管炎患者近1000例。
具有扎實的醫學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運用中醫針灸等傳統康復療法治療中風偏癱、面癱、腦癱、失眠及頸肩腰腿疼等疾病,F最新開展了淺針療法、針灸減肥、針灸治療頑固性失眠、鼻炎、耳穴壓豆治療小兒遺尿及中藥貼敷穴位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等特色療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