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尿路感染治不徹底或急性轉慢性
《廣州日報》
2013年4月19日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文章出處: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3-04/19/content_2219070.htm
醫學指導: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郭素華
即使癥狀消失、尿液檢查正常,也應繼續遵醫囑用藥
快2歲的珊珊以前很少尿床,但最近媽媽章女士發現她老尿床,有時甚至白天都尿濕褲子。章女士帶珊珊到醫院檢查,尿檢發現細菌,珊珊之所以老要尿尿很可能跟泌尿系統感染有關。專家表示,當寶寶出現尿床、尿頻伴發熱等癥狀時,家長應多加留神,這些問題很可能跟泌尿系統感染有關,特別是女寶寶。專家提醒,經治療后,即使癥狀消失、尿液檢查正常,也應繼續遵醫囑用藥,療程10~14天,再經過2~3次尿液檢查正常后,才算是治愈。治療不徹底的泌尿系統感染可能由急性轉為慢性,進一步發展可損害腎臟。
出現尿頻伴發熱應警惕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郭素華介紹,一般來說,急性尿路感染多見于成年女性,但嬰幼兒急性泌尿系統感染也不少見。在兒科門診,不難發現一些家長帶著小孩來看尿床,或過來詢問寶寶小便頻繁等問題,這些問題很可能跟泌尿系統感染有關。
有泌尿系統感染的寶寶,發熱是一個主要臨床表現,新生兒還或多或少伴有腹瀉、嘔吐、拒乳、腹脹、黃疸等消化系統癥狀;嬰幼兒和年長兒或伴有尿頻、尿急、尿痛、血尿、尿液異味等癥狀。由于小兒尿路感染在臨床上表現復雜多樣,有些因為局部癥狀不明顯而極易誤診漏診,如未及時診斷和治療,可導致腎實質損害和慢性腎功能衰竭及高血壓。
抗生素可誘發尿路感染
嬰幼兒發生泌尿系統感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免疫力因素。嬰幼兒免疫功能相對較差,當患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膚等部位受到細菌感染后,炎癥若不能及時控制,細菌就會進入血液并隨著血液到達腎臟,并經輸尿管、膀胱、尿道下行,造成感染。
2、解剖因素。男寶寶的生理性包莖、包皮粘連等結構,以及女性嬰幼兒尿道比較短,肛門與尿道口距離比較近,括約肌功能差等生理解剖結構,導致小兒尿道口極易受到細菌(特別是大腸桿菌)的污染。細菌逆行進入膀胱、輸尿管、腎臟等部位造成急性尿路感染。
3、不注意會陰部清潔衛生。很多家長為了貪方便,給寶寶穿上尿片后不注意經常檢查寶寶有無排尿排便,因此尿道口常會受到尿液或糞便的污染。加上寶寶生理結構的特點,使得這些病菌聚集在尿道口周圍,經尿道引起上行感染。
4、濫用抗生素。一有感冒發燒就使用抗生素也會誘發泌尿系統感染。
5、其他。尿路的先天畸形,膀胱-輸尿管反流等,也是導致泌尿系統感染的原因。
癥狀消失≠徹底治好
郭素華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注意預防小兒泌尿系統感染。
1、保持會陰部的清潔衛生
尿片要及時更換,最好不要穿開襠褲。寶寶大便后要給他們清洗下臀部,由尿道向肛門的方向清洗,尤其是女寶寶,更要注意。男寶寶清洗時,應注意睪丸皮膚褶皺處、大腿根部的清洗,男孩子要將包皮擼上去清洗,但注意不要損傷黏膜。
2、臥床休息多飲水
孩子患急性泌尿系統感染后,應注意臥床休息。同時多飲水,多吃清淡并富含營養的食物。
3、警惕小兒先天尿路畸形
當寶寶反復發燒而原因又不能明確時,應及早去醫院做檢查,以明確是否存在先天尿路畸形。如發現小兒的尿路結構異常,如包皮過長、包莖、尿道下裂等,應及時矯治。
4、治療要徹底
有些家長在給孩子治病時,要求立竿見影。一旦孩子的癥狀消失,就認為病好了,而沒有考慮治療是否徹底,對醫生制定好的治療方案敷衍了事,這往往會給孩子的疾病留下手尾。小孩一旦患了急性泌尿系統感染,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后,即使癥狀消失、尿液檢查正常,也應繼續遵醫囑用藥,療程10~14天,再經過2~3次尿液檢查正常后,才算是治愈。治療不徹底的泌尿系統感染可能由急性轉為慢性過程,進一步發展可以損害孩子的腎臟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