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燒腹瀉咳嗽的中醫外治法
《大河健康報》
2007年11月20日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文章出處:http://baby.sina.com.cn/health/07/2011/090199654.shtml
醫學指導: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黃甡
孩子高燒不退,試試中藥灌腸;孩子腹瀉、咳嗽,用中藥貼肚臍、腳心或許能好……這就是有著數千年悠久歷史的中醫外治法。據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兒科研究外治法多年的黃甡副主任醫師介紹,由于外治法不需吃藥,避免了藥物對肝腎的損傷,近年特別受患兒家長歡迎。
高燒:用生大黃、生石膏灌腸
黃甡說,治療孩子高燒不退的灌腸法,主要藥物是生石膏和生大黃,這兩種藥物的瀉熱通便作用很好,而且燒退后不容易反復,適合高燒三四天不退、大便干結的孩子。灌腸法操作簡單,家長可以在家自己做。
3歲左右的孩子用生石膏60克,生大黃15克,藥物加水浸泡半小時后,煎至50毫升。待藥液的溫度降至40℃左右,用一個50毫升注射器,把針頭換成導尿管,前端涂抹石蠟油,輕輕插入肛門15厘米,緩緩推入藥物。灌腸前讓孩子排空大便,灌后盡量使藥物在腸內多保留一會兒,效果才好。
對于吃東西不當而引起的食積發燒孩子,黃甡多給他們貼肚臍。具體方法是,雄黃3克,梔子6克,大黃6克,粉碎研面后,用醋調和,貼在肚臍處,一天一換。
黃甡看病極少使用抗生素,對付扁桃體炎、皰疹性咽岬炎,他用的是中醫上病下治的“釜底抽薪”法。即吳茱萸5克,大黃5克,南星3克,胡黃連3克,研面醋調,貼在腳心的涌泉穴(腳心前三分之一凹陷處)。同時服用一些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湯藥,如二花、連翹、梔子、大黃等,效果都不錯。
腹瀉:貼肚臍、洗腳
黃甡的爺爺是該院已故全國名老中醫黃明志教授,黃甡說,爺爺對小兒腹瀉很有一套。比如腹瀉時間較長,精神、胃口都不好的孩子,采用白胡椒5克,吳茱萸3克,研面醋調貼肚臍。這兩樣藥性味辛溫,具有溫中散寒作用,爺爺給它起名“暖臍散”。孩子發熱、嘔吐、腹瀉,在口服藥物的同時,可在肚臍貼一種叫“瀉痢平”的膏藥,主要成分是黃連、大黃。黃甡稱這些藥物可以通過肚臍“直達病所”。
對于1歲半以內的嬰幼兒腹瀉,黃甡主張用石榴皮15克,炒蒼術30克,藿香30克,煎水洗腳,一天一次。他說爺爺經常對家長說:“洗洗腳,能治屙(腹瀉);洗過腳脖,能屙屎橛。”小娃娃的腳嫩,沒有長繭,藥物好吸收。洗的時候藥水要多些,淹住腳脖,邊洗邊用手指點揉足三里和涌泉穴。會走路的孩子可在晚上洗腳后貼,貼藥后套上襪子,藥物不易脫落。
久咳:貼腳心涌泉穴
當小孩子外感風寒出現流鼻涕、打噴嚏、咳嗽時,家長可以看一下孩子的咽喉,只要不紅,黃甡建議盡早用中藥麻黃、細辛研面醋調,外敷在大椎穴(正坐低頭,第7頸椎即最高骨椎突下凹陷中)。由于這兩樣藥有較強的發汗散寒作用,貼藥后加上適當的保暖措施,許多孩子不吃藥也可止咳。
如果咳嗽的時間較長,導致肺腎氣虛,需要用補腎化痰法。即吳茱萸3克,白礬6克,研面醋調,貼腳心處的腎經源頭涌泉穴。黃甡說,這個方子很受歡迎,該院門診外治室這個方用量最大。
黃甡最后強調,由于孩子皮膚比較嬌嫩,要求年齡越小,貼藥時間越短。半歲以內孩子貼藥后10個小時要揭掉,大些的孩子可貼12小時。揭掉藥物后,擦凈局部皮膚,第二天再貼。
專家簡介:黃甡 副主任醫師
出處:http://www.hnzhy.com/vread.php?tid=154
中華中醫藥學會外治分會常務委員,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擅長治療小兒發熱咳喘、腹瀉、遺尿、驚風、腦積水等,并善用內病外治療法。
◇ 相關文章 ◇
《齊魯晚報》 《新聞晚報》 《京華時報》 《健康時報》 《健康報》 《廣州日報》 《大眾衛生報》 《健康時報》 《健康報》 《中國中醫藥報》 39健康網 《生活日報》 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揚子晚報》 《健康時報》 《健康時報》 《健康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