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老中醫 娃病了“按按”就能好
《山西青年報》
2013年6月6日
文章出處:http://www.sx.chinanews.com/news/2013/0606/74305.html
受訪專家:太原市優秀中醫專家、山西省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 何玉華
何玉華醫生
“這兩天孩子咳嗽的厲害,吃了好多藥就是不見好,今天又發燒了,煩躁哭鬧。”昨晚9點多,家住桃園路的一家四口,抱著只有七個月大的孩子,趕到了太原市青年路原山西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何玉華的家中。
通過西醫的常規查體并“察看指紋”之后,何玉華開始給孩子進行推拿治療,半個小時過去了,孩子漸漸安靜下來,鼻孔里傳出均勻的呼吸,睡著了。何玉華又給孩子開了外用的中藥,并告知家長一些簡單的護理常識,一家人滿意地離去。
今年剛退休的主任醫師何玉華,以小兒推拿聞名。通過口口相傳,不斷有慕名而來的求醫者。如今,除了為患者進行推拿之外,她還潛心研究出一套適合于零基礎家長學習的小兒推拿術,這些足可代替藥物的中華傳統文化,她愿意傾囊而授。
“藥罐子”里“搶救”孩子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寶寶一生病,全家人都心神不寧,焦頭爛額,于是病急亂投醫,家長往往只知道送寶寶去醫院吃藥、打針,甚至動不動就打點滴。‘是藥三分毒’,如果長期用藥,對寶寶健康的危害就會更大,后果不難想象。小兒推拿,是一種既不用吃藥,也不用打針的‘綠色療法’。如果家長能恰當運用,可起到治病保健的雙重作用。”何玉華對本報記者說。
兒童的特點是形體嬌小、易受風寒、不懂得配合醫生,所以這種不疼、不打針、不吃藥的方法就有很大的優勢。另外,小兒推拿是以手法代替針藥,通過在患兒體表穴位操作來防治疾病。推拿掐揉,性如藥同。寒熱溫涼,取效指掌。穴位組方相當于中醫的湯藥組方,如“推三關”穴可代替中藥“麻黃、肉桂”溫能發表,而“推六腑”穴代替“滑石、羚羊”涼可除煩,推“脾經”味同人參、白術等。
小兒推拿是人體經絡中最有價值的靈丹妙藥,是保佑孩子從小就遠離疾病的最大因果。當孩子的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時,以穴代藥,通過推拿小兒特定的穴位來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可以讓寶寶少吃藥、不吃藥,減少藥物對寶寶內臟等器官的損害,符合當今醫學界推崇的“無創傷醫學”和“自然療法”的要求。
多年來,經她的治療使很多(患感冒、反復呼吸道感染、哮喘、厭食、腹瀉、便秘)的孩子從藥罐子里走出,提高了孩子的自身免疫力,遠離了疾病的困擾。
上圖:何玉華醫生在做小兒推拿
以醫者之心學醫救人
1984年,全國部分省市開展了搶救名老中醫行動,何玉華成為全國名老中醫胡翰文教授的學術繼承人。1988年,她萌生了用中醫的外治法小兒推拿治療小兒疾病的想法,為此,先后又去了北京、上海、山東、長春等省市學習。
2002年,她又率先在我省開設小兒推拿門診,解決了小兒吃藥難及打針輸液的痛苦。之后,歷時一年,繪制了《小兒推拿常用穴位掛圖》。2007年,獲國家專利,成為我國首幅小兒推拿穴位掛圖。填補了我國小兒推拿教學無掛圖的空白,2011年以中英文兩種版本出版發行。
由于近年來嬰兒濕疹的發病率不斷升高,何玉華利用休息時間對太原市兩城區五所幼兒園的479名3歲以下的嬰幼兒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并發表論文《太原市479名嬰幼兒濕疹發病率及相關因素調查》。
嬰幼兒濕疹是臨床中常見且易復發的疾病,經多年的反復研究和臨床實踐,在治療選穴中逐漸篩選出一些具有益氣健脾、利濕、和胃降逆、疏風清熱的穴位對濕疹患兒進行治療,選出以十穴為主的治療方案,經臨床10余年的反復驗證,有效率100%,治愈率94%,解決了本病易于復發的難題。
取得多項成績的何玉華,并沒就此謀利,依然以一顆醫者之心,為患者服務。由于推拿的特殊性,每位患兒的推拿治療需30分鐘,加班加點是常事。常年的工作勞累,她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癥,每天上班時先將護腰圍戴好,一干就是六七個小時,忙時甚至連口水都顧不上喝。
與同科室的同事比起來,何玉華卻顯得格外清貧。同事稱,她的這個“能耐”,足可以購得兩套商品房。但她淡然地說:“我這個人就是這樣,覺得夠吃夠用就行了。”
她牢牢記著進修時小兒推拿泰斗金義成老先生告誡她的話,“守道如守貧”“目睹孩子病痛和家長們的期盼目光,我自己不能放棄。”
面對著這一“特殊人群”,她還背會許多的兒歌和童謠,在孩子哭鬧時她會以童聲唱給孩子們聽,在治療中總是面帶微笑地對待每一位患兒,孩子們也很喜歡她,每當快進診室時,就會興奮地喊著 “何奶奶”、“大夫奶奶”。
幾十年下來,接診的患兒遠至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深圳等。
幾十年潛心研究小兒推拿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小兒推拿在明朝就出現了。它屬于中醫外治方法中的一種,醫生會根據病情利用手法治療的一門中醫學科,通過手法作用于小兒機體的特定部位,再根據小兒特點進行保健或治療的一種方法。
何玉華在幾十年的研究中,用小兒推拿手法治愈了消化系統與呼吸系統等小兒常見病,如感冒、發燒、不想吃飯、腹瀉、便秘等一些常見病。不僅如此,她運用推拿法配合口服抗生素治愈小嬰兒的早期肺炎,一般只需推拿七次。服藥三天即痊愈。
“作為一名推拿醫生,我反對不用抗生素,不去醫院,推拿就一定能治好的說法。當孩子高熱扁桃體炎、肺炎,血象高時我們還是需要用抗生素并配合推拿來解決,這樣可以起到相互協同的作用,并能縮短病程,減輕病痛。但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輕微的流涕、噴嚏,(感冒初期)推拿治療效果很好,她可調動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使孩子在沒有痛苦中獲得痊愈。其實小兒推拿能夠治療的病種還有很多,如小兒先天性肌性斜頸、嬰兒濕疹、流涎、遺尿、消化系統疾病(腹瀉、便秘)、呼吸系統疾病(鼻炎、哮喘、咳嗽)等。一般來說,寶寶腹瀉,3-5次推拿就好了;感冒初期1-3次痊愈。”何玉華說。
除此之外,何玉華運用推拿手法治療小兒先天性肌性斜頸(俗稱:“歪脖子”)療效非常好。一般在孩子出生六個月前治愈率極高。然而,很多家長并不知道運用手法推拿即可治愈斜頸。當他們發現孩子斜頸,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會告知在一周歲之后進行手術治療,但其實在疾病發現的早期,寶寶可以不用吃這個苦。1歲以內發現斜頸的寶寶,通過推拿手法治療,完全可以治愈。而超過1歲后就耽誤了孩子最佳推拿的治療時間。
她曾很惋惜地看到幾個孩子因月齡的增長,或按摩不到位,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期,而使孩子出現明顯的大小臉及斜視。截至目前,何玉華已完全治愈了50例先天性肌性斜頸的患兒。
帶病書寫人類最寶貴的財富
何玉華今年剛退休在家,但仍有不少患兒慕名趕到家中求醫。
最遠的是家住靈石的7個月小寶寶,因不乳、腹瀉每天驅車3個多小時趕到家里來推拿治療;陜西5歲小寶寶的家長現已電話預約7月來(租房)推拿治療。
兒科是一個“啞科”,孩子講不出來自己哪里難受,而父母及長輩在看醫生時,有時會夸大其詞地,不能客觀地敘述孩子的病情。所以需要醫生豐富的臨床經驗來判斷。”何玉華說,做一個合格的兒科醫生,要具備“三心”即愛心、細心和耐心,更不能嫌貧愛富,嫌孩子臟、臭。如治療腹瀉的患兒,就必須察看其大便的色、觀其糞質、聞其氣味。
也有一些家長,在網上或電視上看到有推拿的節目,照著給孩子按摩。像小寧的奶奶就是在電視上看到了講座自己按摩,但推拿的方向卻錯了。現在市面上有一些小兒推拿書不專業,如想在家里做最好先向專業醫生學手法。
“有一次,一位媽媽帶來一本小兒推拿書向我咨詢,我一看就發現了一個錯誤,在推拿一個穴位時,把‘補’和‘瀉’兩個手法顛倒了,如果家長真按照書上這么做,可能會傷害寶寶的身體。”何玉華說。
二十一世紀人類健康的宗旨是預防保健,因此推廣和普及小兒推拿勢在必行。應廣大家長和小兒推拿愛好者的要求,為了把這部寶貴的傳統醫學傳承下去,何玉華主任目前已編寫了《小兒推拿家長培訓教材》將滿足廣大家長和小兒推拿愛好者的迫切要求,將于近期開辦“小兒推拿家長培訓班”,把準確的穴位與推拿手法傳授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寶寶受益。使這種全新的自然、安全、簡單、有效的方法,讓家長在兒童未病、生病、治病等過程中不再茫然無措,可以借助小兒推拿有效幫助兒童強身健體、遠離疾病、縮短病程,與健康相伴。
何玉華簡介
山西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小兒推拿門診主任醫師,全國名老中醫胡翰文主任醫師學術經驗繼承人,太原市優秀中醫專家。
現任山西省非藥物自然療法學會理事,山西中醫藥學會脾胃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省中醫藥學會疑難雜病委員會委員。她通過望診,尤其是望小兒的“山根”以辨別小兒疾病的寒熱虛實;望指紋(三歲下)以辨別小兒疾病的輕重和疾病的性質。在給孩子治療時根據孩子咳嗽的聲音、了解孩子咳嗽的性質、病位的深淺;在治療腹瀉時除觀察孩子的糞質、顏色和氣味外,還要觀察孩子的肛門,以辨別腹瀉的性質及寒熱。
1、率先在我省開設小兒推拿特色門診,為嬰幼兒防病治病開辟了新的治療途徑和方法。
2、主持并完成國家級科研課題一項,通過鑒定:達國內領先水平。
3、專利一項,填補了我國小兒推拿教學無掛圖的空白。
4、專著一部,入選國家出版總署“農家書屋”、榮獲山西省“科普作品二等獎”。
5、技術推廣,共培訓全國及部分省、市、縣級醫院專業人員3000余人。
2007年榮獲太原市 “優秀中醫專家”榮譽稱號、2010年榮獲山西省“科技奉獻”先進個人一等獎及“2011年度全國優秀醫務工作者”榮譽稱號,首屆全國醫圣杯優秀醫學論文大賽中榮獲科研成果一等獎。多年來在國家級核心刊物及省級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