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擺脫“入園焦慮”
當代家庭教育報
2008年7月7日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文章出處:http://baby.sina.com.cn/edu/08/0707/0853115330.shtml
從教30多年,看到最多的是家長們在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后戀戀不舍的表情,聽到最多的也是“孩子不肯上幼兒園怎么辦?”“孩子為什么不愿意來幼兒園?”盡管每個孩子不愿上幼兒園的表現和情況不一樣,但是家長們的問題卻是相似的。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幼兒園,聽聽幼兒園老師們的建議和做法,看看教師怎么做的,您的準備可能就會充分些,對老師的做法能更快的理解,家園合作會密切些,您的寶寶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就會快些。
教師家長密切配合
面對“分離焦慮”,幼兒園的老師一般會怎樣做呢?
1、轉移的策略
包括情感轉移、言語轉移、和游戲轉移。如教師以形體語言親近幼兒,抱抱、親親、摸摸、扮演幼兒喜歡的動物形象,多創設幾個娃娃家等,讓幼兒有一種親切感,從而使幼兒的依戀由家人轉向老師,減緩因失去依戀而引發的焦慮。
2、傾聽孩子訴說
孩子適當地宣泄就是排出不良情緒的法寶。在班級中要給孩子單獨開辟一個傾訴區域,如“悄悄話”、“我想對你說”等。老師的理解能夠使孩子感受到自尊和力量,從而轉化為健康的情緒和意識。
3、獎勵的策略
孩子對老師的肯定與獎勵很當回事,如孩子能獨立進餐、安靜入睡、自己如廁、與同伴快樂的交往……教師采取貼花、印章等策略,很受孩子們喜歡。
4、適度滿足
即對幼兒合理的要求給于適當的滿足。開學初,采取容許家長進行半天陪讀的形式,緩解入園焦慮。通過一些互動式游戲,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從而縮短適應過程。部分孩子對家庭成員的依戀感很強,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較弱,而且缺乏安全感,所以我們應不限制幼兒拿依戀物。如有的孩子拿手帕、玩具等依戀物時情緒確實有明顯的好轉,當孩子對老師、環境和同伴比較熟悉了,再逐漸讓他擺脫這個依戀物能緩解孩子的焦慮。
家長應采取怎樣的方法呢?
1、為孩子提供交往的空間
它包括成人、同伴及異齡伙伴,讓孩子感受交往的愉悅,增進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入托后較快地融入集體。
2、熟悉幼兒園,減少陌生感
有條件的家長不妨給孩子報一個親子班,讓孩子感受幼兒園的生活,熟悉園所環境。實踐證明,上過親子班的幼兒很少有“分離焦慮”的現象發生。
3、積極與老師溝通
要想讓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縮短適應期,首先家長的情緒、情感很重要,要消除自己消極的心態;其次,每天堅持送孩子上幼兒園,多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園情況; 特別是孩子在生活上有無特別的需要,生理上有無特殊的幫助,應與老師講明,減少孩子不必要的哭鬧。
4、與孩子溝通注意語言導向
在與孩子交流時,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導向,不要總問一些消極性的如 “有小朋友打你嗎”、“搶你的玩具了嗎”等問題,這會讓孩子不愛上幼兒園。家長應在和老師溝通的基礎上,從正面引導幼兒,如:“今天你得了一個小五星,真棒!明天我們還去幼兒園,得一個大五星好嗎?”“老師說你真乖,可喜歡你了。”“今天和誰做好朋友了?”……用積極鼓勵的語言與幼兒交流,多鼓勵孩子正確的行為,以此幫助孩子、老師和小朋友建立起感情,會讓孩子感受到上幼兒園的快樂。
5、送孩子來園后不停留
有的家長送孩子來園后,不馬上走而是爬窗偷看,這樣很不好,一是對老師的不信任,二是更能引起孩子的哭鬧。家長送孩子來園后應馬上離園,這樣孩子在心理上更能接受爸爸媽媽工作忙的理由。
實踐表明:老師和家長采取不同的策略,有助于孩子控制不良情緒的發生和發展,也縮短了分離焦慮的持續時間,多數孩子一個月后會基本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所以家長和老師應共同聯手,減少幼兒“分離焦慮”現象。
◇ 相關文章 ◇
《東亞經貿新聞》 《齊魯晚報》 《健康時報》 39健康網 搜狐母嬰 《家庭保健報》 太平洋親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