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育兒的10個保健秘訣
《媽咪寶貝》
2008年7月21日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文章出處:http://lady.163.com/08/0721/15/4HCSG1UP00262HRO.html
祖國中醫醫學有其獨特的育兒方法,尤其以古人所倡導的“養子十法”,精辟科學地總結出養育寶貝的實用經典,值得我們借鑒。
1、背要暖
俗話說:“要欲寶貝安,三分饑和寒”,一語道破育兒的真諦。寶貝衣著要適宜,既要保暖又不宜穿著過多,不使其忽冷忽熱,從而護衛陽氣,少生疾病。
在護理寶貝時,尤其要注意其背部的保暖,因為人體背脊有許多腧穴,都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尤以肺俞穴若受風寒侵襲,就會損傷肺經,使人毛孔閉合留邪,導致寶貝出現咳嗽、噴嚏、流鼻涕、發熱、嘔吐等感冒癥狀。所以,如果寶貝玩耍后出汗多,一定要及時擦去汗液并更換浸濕的內衣,以防受涼,引發感冒。
2、肚要暖
俗話說,“肚無熱肚”。平時我們摸小寶貝的腹部時,大多是發涼的感覺。人的腹部是胃腸等消化器官所在地,胃腸的功能是消化食物,胃生性喜熱,熱才能消化食物,營養吸收寶貝才能不斷生長發育。
3、足要暖
寶貝穿衣不需要太多,只需要掌握一個原則,那就是一定要保證寶貝的雙腳暖和,因為腳部受涼寶貝就會生病。雙足為陽明胃經之所在,所以寒從腳下起。一旦受寒就會出現尿頻、尿床、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
寶貝臟腑脆弱,元氣易虛,通過溫暖足底,可以促進手腳等肢體的末端經絡運行和氣血循環,增進寶貝的抵抗力。
4、頭要涼
古人歷來強調寶貝的額頭、心胸等部位宜涼。但中醫認為頭為六陽之會,所以頭易熱,也就是容易生病。頭若熱,則發燒生病或囟(xìn)顱腫起,所以要注意保持寶貝的頭部涼爽。
5、心胸要涼
寶貝的前胸內有心臟和雙肺,生理代謝旺盛。從中醫理論認為,心屬內火,若受外部邪熱所傷,容易引發不適。輕者則口干舌燥,面紅耳赤;重則啼叫驚掣。所以,寶貝的心胸部位涼為宜。
6、避驚嚇
寶貝初生,臟腑未堅,神氣怯弱,易受驚嚇,所以對寶貝的精神、心理護理十分重要。必須注意寶貝的生理、心理特點,避免其遭受強烈的外界環境刺激。
7、忌寒涼
寶貝的脾胃消化功能較弱,消化食物的能力較成人差。如果任由寶貝的意愿,吃大量的冷飲或寒涼的食物,嬌嫩的小胃就會受到傷害,出現腹痛、腹瀉、嘔吐不想吃飯等現象。
同時,一些治療感冒發燒的清熱解毒的中藥、消炎藥,不恰當地服用也都會不同程度地損傷寶貝的脾胃。所以,寶貝生病時不要長時間大量地服用抗菌素或某些清熱解毒的藥物,一定要保護好脾胃的消化功能。一旦脾胃受損,恢復很困難。
8、啼哭勿喂乳
寶貝出生之后或啼哭之時,不易立即喂奶或進食。因為,這時寶貝的情緒激動,很容易使奶汁、食物吸入氣管,嚴重者發生窒息引起生命危險。
9、勿服輕粉朱砂
在我國有些地區有一些習俗,主張在寶貝出生后給服些輕粉、朱砂或六神丸等藥物,認為這樣可以清除胎毒,寶貝日后就不會生濕疹,長膿包……
這種習俗很不科學。因為輕粉、朱砂都屬重金屬,其性均屬寒性,傷脾胃,敗心陽之氣;而且六神丸內含有蟾蜍等具有一定毒性的成分,更不適宜給剛出生的寶貝使用。如果妄服則會引起一些其他疾病。
10、勿過度洗浴
在寶貝進行體質鍛煉時,應當注意保暖護理,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因為,當寶貝洗浴時,全身肌肉寬緩,皮膚舒展,毛孔開放,如果洗浴次數過頻或時間過長,都會適得其反引發疾病。
◇ 相關文章 ◇
《媽媽寶寶》 《寧波日報》 《父母必讀》 《父母必讀》 《健康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