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四縫捏脊背 調出寶寶的好胃口
《海峽都市報》
2009年12月18日
文章出處:http://www.fjsen.com/w/2009-12/18/content_2519582.htm
醫學指導:福建省人民醫院杏苑國醫診治中心主任、主任醫師 李學麟
“兒子老啃指甲,吃飯時好時差,胃口總是不大,這兩天,拉硬便便,有口氣,舌苔厚……”上周,福州臺江區林女士到省人民醫院咨詢孩子胃口的老毛病,這才發現不用吃藥,孩子偏食、厭食、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等問題,通過“挑四縫穴”和“捏脊背”小手法,就能解決。
小手指上挑八針 健脾開胃口
四縫穴,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第二內關節處。挑四縫穴,是用一次性滅菌注射針頭刺雙手四縫穴,約0.2~0.5厘米深,出針后擠出無色或黃色透明液體,再用消毒藥棉拭干就完成了治療。這個方法很簡單,一般情況下每周一次,連續兩到三次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為什么挑四縫穴能幫寶寶開胃口?福建省人民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熊秀蓉說,這是中醫的一種傳統療法。四縫穴為經外奇穴,為陰經脈所過之處,與三焦、命門、肝和小腸有內在聯系,有平肝瀉心、理脾和胃作用,針之可調整三焦,燥濕驅蟲,清熱除煩,健脾祛邪,通調百脈,健脾消積。
現代醫學研究也認為,針刺四縫穴可使唾液分泌增加,提高唾液淀粉酶的作用,腸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的含量(消化強度)增加。
對于營養不良合并佝僂病者,針刺四縫穴后,發現血清鈣、磷均有上升,堿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結果鈣、磷乘積增加,有助于患兒的骨骼發育與成長。需要提醒的是,寶寶被針挑疼痛,會哭鬧亂動,為了防其發生意外,家長一定要安慰、鼓勵,抱緊寶寶,并固定其雙手,保證針挑能順利和安全地進行。
捏脊背 防病消“疳積”
如果擔心孩子哭鬧,或不想讓孩子挨針刺,那也可以試試捏脊背這種小兒推拿手法。
福建省人民醫院杏苑國醫診治中心主任李學麟介紹說,這是小兒推拿術的一種,是通過連續捏拿脊柱部肌膚,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常用于治療小兒“疳積”之類病癥,可以幫助孩子祛病強身。此法簡單易學、效果明顯,適于家庭操作。
捏脊其實很簡單,在家中就可以進行。脫去孩子的衣褲,任他俯臥在床上或家長膝蓋上。家長站或跪靠在孩子的腿部的邊側,捏脊時,兩手的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的指腹對應用力,捏住小兒脊柱兩側肌肉,拇指在后,另三指在前,三指向后捻動,拇指向前推動,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點。可從尾骶骨處開始,和緩地向上推移,至項后枕部為止。
由于頸椎部難以進行捏脊,可用一手或兩手的拇指指腹推擦,以加強刺激。也可以拇指與食指對應用力,捏提項后肌肉。
在捏脊的過程中,可捏住肌肉向上提,再稍稍放松,使肌肉自指間滑脫,這種做法稱為“提法”。每捏3次提1次的,稱為“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1次的,稱為“捏五提一法”;也可單捏不提。提起皮膚的高度應根據孩子的承受能力來決定,其中單提不捏刺激最小,“捏三提一法”所受刺激最大。
溫馨提示:飯后不要立即捏脊
家長們捏脊時應注意,要根據寶寶的耐受情況進行。孩子情緒不穩時不要強迫寶寶配合捏脊,并且動作一定要輕,捏住肌肉向上提時,不要提得過重,否則孩子會產生畏懼心理,不能配合,導致捏脊難以進行。
捏脊法一般在空腹時進行,飯后需休息2小時再進行。
體質較差的孩子捏脊時間不要過長,每次以3~5分鐘為宜。
當孩子脊柱部皮膚破損或患有癤腫、皮膚病時,不可捏脊。伴有高熱、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的孩子更要慎用捏脊。
專家簡介:李學麟 主任醫師
擅長:小兒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兒科疾病
福建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委員兼秘書。出生于中醫世家,幼承庭訓,1982年畢業于福建中醫學院,從事中醫兒科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20多年,擅長治療小兒呼吸系、消化系等感染所致發熱、肺炎、腹瀉及哮喘等急重癥,療效顯著。
◇ 相關文章 ◇
《南京晨報》 《信息時報》 《大河健康報》 《生命時報》 小兒推拿網(小兒按摩網) 《溫州日報》 《家庭導報》 《生活報》 《羊城晚報》 小兒按摩網(小兒推拿網) 《佛山日報》 《廣州日報》 《健康時報》 《當代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