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102/20110222/news_20110222_1115341.shtml
專家指導:青島市按摩推拿康復醫院兒科門診主任 紀芳
最近,央視報道了去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2010年兒童安全用藥國際論壇”上,有專家引用中國藥物不良反應中心的數據,稱尼美舒利在最近的六年里,已經出現數千例不良反應,甚至有數起死亡 案例。雖然此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新聞辦向媒體緊急表示:目前尼美舒利仍是國家藥監局批準的、允許用于兒童的退熱藥。對尼美舒利的安全性監測顯示,該藥使用的收益是大于風險的。但還是引起了媽媽們的恐慌—孩子發燒后,該怎么降溫?一時之間成為她們最為關心也最為撓頭的問題。那么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記者的調查和島城兒科專家的解答吧。
孩子發燒,超三成家長選藥物治療
新浪網上最近一項名為《孩子發燒了,你會怎么處理?》的調查結果顯示:有8%的人選擇“送醫院,醫生說怎么辦就怎么辦”;有23%的人選擇”送醫院,聽取醫生建議,也要自行判斷”,有26%的人選擇“不送醫院,自己買藥先吃吃看”;3%的人選擇“發燒了,服藥最好”,還有3%的人選擇“打針打點滴最好”。由此可見,孩子一旦發燒,超過三成的家長會第一時間選擇藥物治療。當記者以同樣的問題,詢問身邊的幾位媽媽們時,得到的結果與此調查的結果基本吻合。“只要孩子發燒,我就會送醫院,就會心急火燎,恨不得有什么藥物,能立馬使孩子的體溫降下來,否則一旦惡化,往上就有可能轉化成腦炎,往下有可能轉化成肺炎,那可不是吃點藥就能解決的了。”橘子媽媽說。相比之下,香香媽媽顯得理智一些:“我一般會首先采取物理降溫的方法,先觀察觀察,不行的話再送孩子去醫院。第一是覺得醫院的細菌多,更容易感染加重病情;第二是擔心藥物的副作用。不過這樣做的時候,就會感覺很著急很心虛,就怕孩子病情惡化耽誤治療。”
發燒就用藥,反而好得慢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大“熊貓”,因此只要發現孩子發燒了,家長們就會急著用藥降溫,以求孩子少遭罪早日好轉。但今年1月25日,英國《每日郵報》的一則報道指出,只要孩子一燒,立刻用藥降溫,病反而好得更慢。該報道稱,英國大奧蒙德街兒童醫院研究人員發現,腦膜炎病菌在體溫37℃時比在40℃時生長得更快,因而可以說,發燒對控制腦膜炎的早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柳葉刀》雜志也刊登過類似的研究。對50名患瘧疾兒童進行調查后發現,提前實施了降溫措施的孩子,病情康復得相對更慢。英國格洛斯特郡全科醫生沃特·哈文加博士表示,“發燒是身體抵抗感染的一種方式。病毒和病菌對溫度很敏感,一旦體溫上升至40℃,它們的繁殖率就會降低。”因此,哈文加博士堅決認為,對待發燒,應該順其自然,因為發熱性驚厥的發生率是很低的,只要不是在發燒的同時,出現嗜睡、出疹子、四肢麻木、頸部僵直、呼吸困難等癥狀,就無需過于擔心。
細菌感染可用藥,純病毒感染不必用藥
青島市市立醫院兒科主任金心告訴記者,如果寶寶發燒在38.5℃以下,就不必去醫院,可以在家里,采取物理降溫的辦法來降溫;如果孩子的體溫在38.5℃以上,且精神面貌比較好的話,也不用到醫院就診;但是如果連續發燒三天,不見好轉就要到醫院去做檢查。
青島市按摩推拿康復醫院兒科門診紀芳主任告訴記者,此時可到醫院去查血,從而判斷是病毒感染所致還是細菌感染所致,或者是病毒合并細菌感染,如果是純病毒感染,可以采用推拿、按摩等物理方法進行降溫,如果是病毒感染合并細菌感染,建議以物理降溫方法為主,口服抗生素進行輔助治療;如果是細菌感染,而且感染情況比較嚴重,建議采用輸液或者口服抗生素進行治療。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建議是,如果患者肛門溫度39℃以上(腋下38.5℃)且有煩躁不安時,應及時給患兒解熱治療。以下情況即使不到39℃也應治療,如有肺炎、心力衰竭、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及5歲以下有發熱抽風史的孩子也應給予解熱藥。
小兒推拿可降溫
孩子發燒后,除了可以采用物理降溫的辦法,或者打針吃藥的方法外,還可以借助小兒推拿的方式,將體溫降下來。下面是青島市按摩康復醫院兒科推拿門診紀芳主任推薦的幾個有助于降溫的穴位。
1、肺經穴
位置:此穴位在無名指的掌側,從指根到指尖的一條線上。
操作:需要采用從指根到指尖的推拿方法,推拿大約3到5分鐘,可起到宣肺解表、利咽的作用。
2、天河水穴
位置:此穴位在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的一條直線上。
操作:推的時候,用食指和中二指的腹部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向心型推,推大約3到5分鐘即可。具有舒風清熱、安神的作用。
3、六腑穴
位置:此穴位在前臂的尺側,也就是小指的那側,自肘關節至腕橫紋的一條直線。
操作:推拿的時候 ,采用從肘部到腕部的離心型推,推拿大約3到5分鐘即可。具有清熱、解毒、除煩的作用,尤其對發高燒的效果好。
4、大椎穴
位置:此穴位在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操作:對此穴位采用揉和拿的手法多一些,腿大約1到2分鐘即可,有解表 、退熱、發汗的作用。
相關鏈接:控制服藥劑量 避免毒副作用
一般來說,藥物的毒副作用與劑量過大有關,控制劑量或個體化用藥是預防不良反應的關鍵。同時,家長還應對常用小兒藥物的毒副作用有所了解,防患于未然。
1、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磺胺類、紅霉素、四環素類、抗結核藥、止吐藥等。使用時劑量宜偏小,不可長期使用。
2、對腎臟有損害的藥:氨基糖甙類、磺胺類、頭孢菌素類、解熱鎮痛類、抗癲癇藥等。用藥時需精確計算劑量,療程不宜長,用藥期間觀察小便,必要時做尿常規化驗。
3、對消化道有損害的藥:解熱鎮痛藥、補鐵生血劑、激素類、口服抗生素等。用藥期間觀察大便,必要時做大便化驗。
4、對血液系統有損害的藥:解熱鎮痛藥、鎮靜劑、抗結核藥、抗癲癇藥等。用藥期間觀察小兒臉色、精神狀態,必要時做血常規化驗。
5、對神經系統有損害的藥:氨基糖甙類、抗結核藥、氨茶堿等。用藥期間注意小兒聽力、皮膚感覺、動作協調等方面有無異常,發現異常立即停藥。
6、對骨、牙齒有損害的藥:四環素類、激素類、喹喏酮類等。小兒慎用或禁用。
7、可致過敏反應的藥:青霉素類、鏈霉素、磺胺類、解熱鎮痛類等。可導致致命性休克、剝脫性皮炎、皮疹等。阿斯匹林可誘發或加重哮喘,稱“阿斯匹林哮喘”,哮喘患兒應慎用。
關注脈搏和體溫 家庭護理更重要
孩子感冒后,家長要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
腋下測量體溫清潔衛生、方便安全,根據體溫不同給予不同的治療。發燒病人的脈搏會加快,一般而言,體溫每上升1℃,脈搏增加10次。新生兒時最快,嬰兒每分鐘100~120次,1~3歲幼兒每分鐘 100次左右。脈搏與體溫不相稱常提示某些疾病 。如嬰幼兒肺炎合并膿胸或中耳炎時,脈搏會達每分鐘140~160次。呼吸頻率成人正常值為每分鐘 16~20次,兒童則相對較快。室內要保持空氣新鮮,注意通風,防止煙塵,通風時注意不要讓風直接吹著孩子。如果屋里干燥,應灑些水或使用加濕器。發燒病人出汗多,要勤換內衣。內衣要干凈、柔軟,以純棉、絲為佳。要常用淡鹽水漱口,保持口腔衛生。早晚洗臉、洗腳時要注意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