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按摩改善消化不良、夜啼、感冒發燒,提高免疫力
《新快報》
2017年5月23日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文章出處:http://epaper.xkb.com.cn/view/1075562
醫學指導: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推拿科 龍麗娟
消化不良、感冒,是常見的小兒疾病。一到孩子生病,父母就發愁;寶寶生病哭鬧不止還不肯吃藥,讓人心疼。如果你家也有體弱多病的小寶寶,不妨學一學小兒推拿手法。中醫專家介紹,小兒推拿手法不僅可以治療一些常見兒科疾病,經常按摩還能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幫助寶寶健康成長。
治療消化不良、感冒發燒、 夜啼效果好還可防病
“小兒按摩是中醫的一種特色療法,在臨床上普遍應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推拿科治療師龍麗娟在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小兒推拿在治療消化道疾病(如腹瀉、便秘、食積、消化不良)、呼吸系統疾病(如感冒、咳嗽、鼻炎),還有小兒斜頸、腦癱、偏癱等外科疾病方面,都有較好的療效。手法治療的方式是通過體表特定位置或穴位來進行按摩,療效好且無毒副作用,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治療方式。臨床上內服中藥外用推拿,“內外兼施”能很好地提高臨床療效。
“如果病情比較輕,有時通過手法就能改善病情。”龍麗娟說,例如寶寶吃多了導致胃脹、消化不良,長時間出現疳積、胃口不佳,經過抹腹、補脾等小兒按摩手法,可以有效改善病情。再如一些感冒發燒的情況,早期發現,通過做捏脊和揉一窩風、小天心、清天河水、打馬過天河、退六腑等手法,效果顯著。另外,孩子有時晚上會驚醒哭鬧,通過小兒按摩的方式,也可以有效地緩解夜啼。
小兒按摩不僅可治已病,還能治未病。孩子消化不好,可做一些促進消化的按摩,提高脾胃運化功能,增強身體抵抗力;孩子沒病時也可推脾經、運八卦、捏脊等,能提高免疫力。
小兒的經脈與大人不同,多在手部
小兒按摩與成年人按摩一樣,主要依據中醫基礎和經絡腧穴學等理論。中醫認為,人體不同的經絡和穴位對應不同的臟腑。通過對經絡和穴位進行刺激,達到調和陰陽、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節五臟六腑平衡、治療疾病的功效。
小兒的穴位與成年人一樣嗎?答案是否定的。龍麗娟表示,特別是3歲內的孩子,由于沒有過多勞作,其五經位置上與大人有很大不同,多在手部:大人的心經循行于前臂內側后緣,肝經循行于下肢內側正中,脾經循行于下肢內側前緣,肺經循行于前臂內側前緣,腎經循行于下肢后緣,小孩心經在中指指腹、肝經在食指指腹、脾經在大拇指指腹、腎經在小指指腹。
小兒按摩通常是選取較為敏感、安全的手腳掌心進行操作。需要提醒的是,小兒按摩是一項十分專業的操作,不能隨便亂按。不同的經絡和穴位有不同的功能,即使是同樣經絡和穴位,也要分陰陽、寒熱、虛實、表里,進行辨證操作,做錯了手法有可能適得其反。因此,建議在專家的指導下學習小兒推拿,再進行操作。
【專家介紹】龍麗娟
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推康復門診小兒推拿治療師,主要擅長小兒斜頸、小兒腦癱、小兒自閉癥、小兒各類內科疾病(如便秘、咳嗽、鼻炎、感冒等)、婦女乳腺炎等。
Tips
小兒按摩手法要輕柔、注意保暖
嬌嫩的幼兒做按摩時,有沒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龍麗娟指出,要注意以下6點:
一、按摩前,大人要修剪好指甲。孩子皮膚嬌嫩,指甲有可能會掐傷表皮。
二、要注意按摩環境溫度。夏天小兒按摩不能在空調下操作,注意避風;冬天按摩不能把衣服統統脫掉,要避免受寒。
三、按摩的時候要使用介質。例如綿羊油、BB油、芝麻油、橄欖油等。
四、操作力道要適當,以輕柔、輕快、平穩、著實為佳。
五、一次20分鐘。小兒定性差,時間長會哭鬧不配合,但時間過短達不到療效。如果主要治療慢性疾病、治未病,每天操作一次即可;治療急癥,則可每日2-3次。
居家小兒按摩手法推薦
●促進消化
主治:消化不良、胃脹、食積、疳積、便秘
操作:
1、推脾經:脾經位于拇指末節指腹,操作者用食中二指夾住拇指末節,用拇指順時針旋推螺紋面。頻率為每分鐘160-260下,共推一分鐘。
2、順運八卦:小朋友輕輕握拳,中指所在位置為內勞宮。內勞宮為圓心,圓心與中指指根部作連線分為3等分,下2/3處為半徑畫一個圓,就是八卦;再定宮位,在八卦里,方位向中指根部為“離宮”,屬心屬火,正對面為“坎宮”,屬腎。操作時,操作者用左右拇指蓋住“離宮”,右手自“坎宮”位置向拇指方向沿著八卦運轉為順時針。動作要緩慢,操作一分鐘120次左右。
3、捻四橫紋:四橫紋(成人四縫穴位置)為主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一個關節橫紋掌面。操作者用拇指依次在四橫紋捻法,拇食指二指上下分別夾持搓揉謂之捻法。每捻2-3遍,再掐一下,反復做10次。
4、摩腹:孩子平躺,小腿微曲,腹部放松。操作者右手抹上潤滑介質,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并攏,沿著肚臍外圍順時針抹腹。手法動皮不動肉,頻率宜緩不宜急,操作1分鐘。
●促進消化、緩解感冒
主治:消化不良、感冒發燒、提高免疫力
操作:
捏脊:讓孩子趴在床上,露出背部。操作者雙手抹介質,食指與中指并攏,與拇指形成“夾子”,將皮膚從骶尾骨處捏起,慢慢往上推到大椎穴,邊推邊捏提。力道以剛好能推動皮膚為主,松緊得當。一般操作3次、6次或9次。最后一次捏脊時,三捏一提。提的時候可以稍微重一點,但也不能太痛,避免孩子哭鬧。
●對付夜啼
主治:夜晚啼哭、驚醒
操作:
1、搗小天心:孩子手掌的大魚際、小魚際交叉的凹陷處為小天心。操作者食指彎曲,用凸起的第二個關節敲打小天心,動作要輕快,敲打20次。有發汗、鎮驚、疏風解肌、除煩等的作用。
2、分陰陽:孩子的腕橫紋處,中間穴位為總筋。操作者雙手握著孩子手腕,拇指沿著總筋往兩邊推。只推表皮,手法要求輕快、柔和、平穩、著實,推1分鐘左右。
3、補腎:腎經在尾指。操作者用食指、中指夾住尾指,拇指指腹順時針按摩螺紋面,一分鐘120下左右。
4、清天河水:前臂內側正中,總筋至洪池成一直線為天河水穴。操作者一手拇指按于內勞宮穴,另一手拇指或食中二指向上推天河水,以局部紅赤為度。治各種熱證,實熱虛熱均適宜。
◇ 相關文章 ◇
人民網 《生活日報》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 華人健康網(臺灣) 《北京商報》 《遵義晚報》 小兒推拿網 《大河健康報》 《家庭保健報》 《大眾衛生報》 《大眾衛生報》 《大河健康報》 《京華時報》 山東網絡臺 《中國中醫藥報》 《南方日報》 《大河健康報》 《大眾衛生報》 《母子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