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夜啼 可適度按摩穩定情緒
《自由時報》
2012年2月17日
文章出處:http://www.cch.org.tw/news/news_2_detail.aspx?oid=1739&no=2
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任、醫師 羅綸謙、林廉證
前些日子與三五好友聚餐聊天,其中有一位朋友半年前喜獲麟兒,應是非常幸福愉悅,但臉上卻是疲憊與無奈,哈欠連連,談天中才知道原來是〝小鬼〞惹的禍。朋友的寶貝兒子約六個月大,作息正常,遵循著吃玩睡的規律,只要在白天,嬰兒無論醒著睡著都乖巧可愛;但一到晚上就全變了樣,睡前總是哭鬧不安,要一直有人哄才可以勉強入睡,睡一個多小時則常常無緣無故地嚎啕大哭,一個晚上就這樣重復三至五次,原本以為是肚子餓或尿布濕了,但發現卻也不是,也因此至小兒科就診,醫師排除嬰幼兒常見疾病,但是晚上啼哭狀況依然持續。家中長輩認為是外出被沖煞,建議去廟里收驚,好友不以為意也就不了了之。
嬰幼兒晚上因多種原因啼哭過頻在中醫上早有記載,稱為「小兒夜啼」,學齡前兒童均可見,又以周歲內嬰幼兒為常見。嬰兒用啼哭以表達要求或痛苦,所以嬰幼兒晚上哭鬧要先排除生理上的需求(肚子餓、尿布濕、太熱或太冷…),以及病理上的痛苦,生病與否需要醫師的專業判斷,不過生理問題大多哭聲洪亮,持續時間不長,精神和食欲良好,面色正常,無發熱及其它病理表現,只要滿足其生理需求即可安撫。中醫對于小兒夜啼是依其表現癥狀不同給予處理,臨床上常見有三種類型:
【傷乳積滯】:哭聲嘹亮,吃不下,吐奶有乳塊,便秘或拉肚子,氣味酸臭。用保和丸加減。
【脾經虛寒】:哭泣時身體呈現彎曲狀,喜歡趴睡,手腳和肚子溫度較低,吃得少且多有腹瀉。用?藤飲加減。
【心經積熱】:啼哭有力,見燈光則哭泣更嚴重,小便色少味重,大便多便秘,面色嘴唇較紅赤。用導赤散加減。
若僅啼哭而無伴隨其它不適癥狀,老祖先則建議用蟬花散來治療,蟬蛻是夜啼常用藥,煎煮后藥湯清淡,加上甘麥大棗湯安神且味甘潤,可為多數孩童接受。
除了藥物治療外,小兒按摩也是中醫的治療特色,以經絡穴位推拿概念來調整內在臟腑氣血,操作時可使用嬰兒油、嬰兒乳液或水性薄荷膏,按摩小兒背部常使用膀胱經,腹部常用中脘、天樞、氣海、關元等穴,以肚臍為中心做順時鐘環狀按摩,在幼兒喂乳前或睡前給予輕柔的按摩,一方面幫助腸胃消化減低脹氣問題,另一方面增進親子互動,通常可讓寶寶一覺到天亮。
這位好朋友在聽取建議后,先用蟬花散加減藥物治療,并且每日與寶貝進行幸福的親子按摩,兩個星期后很開心地說:小寶貝狀況大有改善,晚上通常只會醒過來吃一次奶而已。其實每個夜啼的小孩狀況都不盡相同,多一點耐心觀察與細心的陪伴,若有需要加上專業醫療的協助,可讓小寶貝及大人都一夜好眠!
◇ 相關文章 ◇
人民網 《生活日報》 《新快報》 《自由時報》 華人健康網(臺灣) 《北京商報》 小兒推拿網 《大眾衛生報》 山東網絡臺 《母子健康》 《羊城晚報》 《自由時報》 臺灣網絡醫院 《育兒生活》 千龍新聞網 TOM女性論壇 睡眠養生與保健 太平洋親子網 《按摩與導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