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國,佝僂病目前仍是嬰幼兒的常見病。本病的原因是維生素D不足,使體內鈣、磷代謝失常,鈣鹽不能正常地沉著在骨骼的生長部分,以致骨骼發生病變,同時可影響神經、肌肉、造血、免疫等組織器官的功能,對小兒的健康危害較大。因此,積極防治佝僂病,是兒科醫療保健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本病的發生與季節、氣候、喂養方式、出生情況、生活習慣、環境衛生等因素有關。因此,只要作好科學育兒和衛生保健知識宣傳,開展系統保健管理,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佝僂病是完全可以預防和控制的。為了更好地開展本病的防治工作,提出嬰幼兒佝僂病防治方案。
一、預防
佝僂病的預防應從圍生期開始,以1歲以內小兒為重點對象,并應系統管理到3歲。即作到“抓早、抓小、抓徹底”。應進行廣泛宣傳教育,使母親學到有關的知識。
一) 胎兒期的預防
妊娠后期(即7、8、9三個月),胎兒對維生素D和鈣、磷的需要量不斷增加。因此,作好孕期保健非常重要。
1、孕婦應經常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
2、飲食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鈣、磷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
3、努力防治妊娠并發癥,對患有低鈣血癥或骨軟化癥的孕婦應積極治療。
4、冬春季妊娠或體弱多病者可于妊娠7—9個月投給維生素D 10—20萬單位,1次或分次口服或肌注,同時服用鈣劑。
二) 新生兒期的預防
1、加強護理,提倡母乳喂養,并盡早開始曬太陽。
2、對早產兒、雙胎兒、人工喂養兒或冬季出生的小兒可進行藥物預防。于生后1—2周開始,每日口服維生素D 500—1000單位,連續服用。不能堅持口服者可給維生素D 10—20萬單位,1次肌注(可維持1—2個月)。
三)嬰幼兒期的預防
此期生長發育速度快,較易發生佝僂病,必須堅持采取綜合性預防措施。
1、提倡母乳喂養,及時添加輔食,保證小兒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在有條件的地區,人工喂養者可用維生素D奶。
2、多曬太陽是防治佝僂病的簡便有效措施,應廣泛宣傳大力推廣。盡量暴露皮膚并逐漸增加曬太陽的時間。平均每日戶外活動應在1小時以上。
3、對體弱兒或在冬春季節,應用維生素D預防仍是重要方法。一般維生素D 每日生理需要量為400—800單位,如不能保證生理需要量,可定期補充適量 的維生素D。一般北方小兒可給20—40萬單位,南方小兒可給10—20萬單位,于冬季1次口服或肌注。高發病地區,可在冬春季兩次給藥。一般可不加服鈣劑,但對有低鈣抽搐史或以淀粉為主食者補給適量的鈣劑是必要的。
二、診斷
1961年在黑龍江召開的全國兒科學術會議制訂了佝僂病的診斷標準,以后在1977年和1980年兩次全國佝僂病防治科研協作組會議作了修訂。為便于開展防治工作,現再修訂如下。
一)臨床分度
佝僂病的主要病理是骨樣組織增生、骨基質鈣化不良等骨骼變化。依據骨骼改變體征的程度可分為:
1、輕度:可風顱骨軟化、囟門增大、輕度的方顱、串珠、肋軟骨溝等改變。
2、中度:可見典型的串珠、手鐲、肋軟骨溝、輕度或中度的雞胸、漏斗胸、O或X型腿,也可有囟門晚閉、出牙遲緩等明顯的改變。
3、重度:可見明顯的肋軟骨溝、雞胸、漏斗胸、脊柱畸型、O或X型腿、病理性骨折等嚴重改變。
二) 臨床分期
本病的發生發展是一個連續過程。依據年齡、病史、癥狀、體征、X線及血生化等項綜合資料可分為活動期(初期、激期)、恢復期和后遺癥。無條件作X線及血生化檢查者,可只根據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1、初期:多自3個月左右開始發病。早期常有非特異的神經精神癥狀如夜驚、多汗、煩躁不安等。枕禿也較常見。同時可有輕度的骨骼改變體征。X線片變體征。可無異常或見臨時鈣化帶模糊變薄、干骺端稍增寬。血生化改變輕微,血鈣、血磷正常或稍低,鹼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激期:常見于3個月至2歲的小兒。有明顯的夜驚、多汗、煩躁不安等癥 狀。同時可有中度的骨骺改變體征。X線片可見臨時鈣化帶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寬,邊緣不整呈云絮狀,毛刷狀或杯口狀,骨骺軟骨加寬。血鈣、血磷均降低,鹼性 磷酸酶增高。
3、恢復期:活動期經曬太陽或維生素D治療后,癥狀消失,體征逐漸減輕、恢復。X線片可見臨時鈣化帶重現、增寬、密度加厚。血鈣、血磷、鹼性磷酸酶恢復正常。
4、后遺癥:多見于3歲以后的小兒。經治療或自然恢復,癥狀消失,骨骼改變不再進展。X線及血生化檢查正常,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治愈標準:癥狀已消失1—3個月,體征減輕或恢復正常,觀察3—6個月無變化。輕、中度者一般不留后遺癥。重度者可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X線及血生化檢查正常,或僅表現有臨時鈣化帶增寬、密度加厚。
三、治療
本病治療目的在于控制活動期,防止畸形和復發。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綜合治療是重要的。
一) 活動期的治療
1、一般療法:加強護理,合理喂養,堅持經常曬太陽,并應積極防治并發癥。
2、藥物療法:初期每日口服維生素D 5千—1萬單位,連服1個月。不能堅持口服者可肌注維生素D2每次40萬單位(或D3 30萬單位),連用1—2次,每次間隔1個月。激期每日口服維生素D 1—2萬單位,連服1個月。不能堅持口服者可肌注維生素D 2 每次40萬單位(或D3 30萬單位),連用2—3次,每次間隔1個月。
在上述維生素D治療的同時,給予適量的鈣劑、維生素C、B、A等輔助藥物,對改善癥狀,促進骨骼發育是有益的。治療后3個月不好轉者,應查找原因。切不可過多使用維生素D,以防中毒。
二)恢復期的治療
在夏秋季多曬太陽即可,冬季給予維生素D 10—20萬單位1次口服或肌注,以防來年春季復發。
三)后遺癥的治療
不需藥物治療。應加強體格鍛煉,對骨骼畸形可采取主 動或被動運動的方法矯正。胸部畸形可作腹臥位抬頭展胸運動。下肢畸形可作肌肉按摩(O型腿按摩外側肌群,X型腿按摩內側肌群),增加肌張力,協助畸形的恢復。
附件1:有關佝僂病的癥狀和體征說明
一、癥狀
1)夜驚:經常于睡眠中驚跳,或輕微刺激即驚醒并常常哭鬧。
2)多汗:頭部經常出汗,有酸臭味,每睡必浸濕枕頭,與室溫、季節、衣著等無關。
3)煩躁不安:易興奮、愛哭鬧,好發脾氣,失去正常小兒活潑性。
上述癥狀雖非本病特異癥狀,但多見于佝僂病活動期,如除外其他因素影響,結合有輕度骨骼改變體征,可作為早期診斷參考。
二、體征
1)顱骨軟化:表現囟(xìn)門增大邊緣變軟,或顳枕部按之呈乒乓球樣彈力性軟化(乒乓顱)。
2)方顱:額骨、頂骨向雙側對稱性隆起,頭顱似方形或鞍形。
3)出牙遲緩:生后10個月未出牙。
4)囟門晚閉:18個月后前囟仍未閉合。
5)枕禿:因多汗刺激枕部經常摩擦形成環形脫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