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療法預防手足口病
《都市女報》(濟南)
2009年4月6日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文章出處:http://dsnb1.e23.cn/html/dsnb/20090406/dsnb8305125.html
醫學指導:濟南市中醫醫院兒科主任、主任中醫師、教授 崔文成
山東省中醫管理局于日前派出兩個中醫藥專家組,分別奔赴菏澤、濟寧兩地,開展中醫藥防控手足口病工作。據了解,手足口病屬于中醫學“濕溫”范疇,中醫藥在2008年阜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曾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從中醫角度來預防手足口病的發生呢?為此,記者采訪了濟南市中醫院兒科主任崔文成,請他來為大家支支招。
手足口病屬“濕溫”范疇
專家認為,手足口病屬于中醫學“濕溫”范疇。發病原因為感染濕熱疫毒,濕熱疫毒由口鼻而入,侵襲肺脾,肺衛失宣,脾失健運,故發病初期可見發熱、咳嗽、流涕、納呆、泄瀉等。中醫對溫病治療卓有成效,早期干預,可有效防止并發癥的發生。中醫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及“內外合邪”的理論,因此,鑒于該病為濕熱夾毒的臨床性質,在防治上重點強調調理中焦脾胃,使脾胃功能運化如常,則無內生之濕熱,外邪無內邪之呼應,即可防治疾病的發生,即便感受外邪,外來濕熱邪毒無內生濕熱之依附,也很快可以被機體正氣驅逐于體外。
不妨試試這些中藥
對于任何一種傳染病,早期防治都是尤為重要的。崔主任結合多年來接診的手足口病患兒的治療和手足口病的發病及癥候特點,認為從以下幾點可以預防手足口病的發生:
在應用中藥預防手足口病方面,家長可用板藍根或金銀花、蒲公英等清熱解毒的中藥煎水,給小孩服用預防感染。出現牙齦紅腫者,可用板藍根、黃苓、白蘚片、竹葉、薄荷煎水含漱。對于口里長皰疹、有潰瘍、口氣臭的孩子,可用藿香、生石膏、淡竹葉煎水飲用,可清心火;選用西瓜霜或冰硼散、珠黃散一種,吹敷口腔患處,每日2次,可治療口咽部皰疹。
如果孩子手足出現皰疹,則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膚子、苦參、黃苓、黃連、丹皮、板藍根、白蘚片、紅花等煮沸,冷卻至適中溫度時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熱、化濕、涼血的作用。
同時,還可采用中藥食療的方法加以預防。如荷葉粥,用鮮荷葉2張,白米50克,將荷葉切碎,煮粥食用;竹葉粥,用竹葉20片,燈芯10根,扁豆15克,滑石6克,加少許糖,煎飲用;還有印花蟬衣飲,用印花15克,蟬衣3克,清茶少許,煎水飲。對于食欲不振的孩子還可在燈芯花方子里增加麥芽,以開胃。
預防還要做好三件事
預防手足口病,崔文成主任提醒還要做好三件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定點醫院就診。輕癥患者最好居家治療、休息,以免交叉感染,并服用中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
鏈接:濕熱體質易感染手足口病
中醫認為,濕熱體質的小兒最容易感染手足口病。那么,什么樣的小兒屬于濕熱體質呢?比較概括地說,濕熱體質的主要表現有:性情急躁,思維不夠敏捷,肢體懶惰,不愛運動,口中常可聞到異味,大便黏滯不爽,小便發黃,喜歡吃煎炸燒烤食物及甜食,愛喝含糖飲料,很少飲用足量的涼白開水,進食水果與蔬菜也很少,時有皮膚瘡癤等病發生,經常出現上火癥狀。
可以采取以下預防措施:飲食必須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空心菜、莧菜、芹菜、黃瓜、冬瓜、藕、西瓜、西紅柿、各類食用菌、薏苡仁、荸薺等。少食或不食辛溫助熱的食物,比如各類甜食、煎炸食物。每天堅持飲用足量的涼白開水,不要喝含糖飲料,盡量保持充分的睡眠。
專家簡介:崔文成 主任中醫師、教授、兒科主任
出處:http://119.164.252.131:9999/
醫學碩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濟南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兒科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兼職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委員。
擅長診療兒童心肌炎、肺炎、哮喘、反復發作性腹痛、精神習慣性抽動、咳嗽、發熱、扁桃體炎、厭食等病癥。
◇ 相關文章 ◇
《京華時報》 《大河健康報》 《大眾衛生報》 《溫州晚報》 《大河健康報》 《年輕媽媽之友》 《東亞經貿新聞》 《信息時報》 《健康時報》 《京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