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很常見 小兒家長莫驚慌
《大河健康報》
2010年5月7日
文章出處:http://epaper.dahe.cn/dhjkb/t20100507_1796737.htm
醫學指導:解放軍153醫院傳染科主任 王全楚;鄭州人民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 劉金權 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兒科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宋桂華
劉金權 宋桂華
日前,有關“手足口病”的新聞在各家媒體頻頻出現,一時之間,不少家長很驚慌。盡管它只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疾病,盡管專家一直聲稱它“可防、可治、可控”,但家長還是不放心。
日前,記者采訪了多家醫院的兒科專家,他們通過具體的門診實例提醒大家:人們對手足口病關注度的提高,有利于疾病早發現、早治療,“是一件好事”。但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個“度”,畢竟手足口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多數預后良好,不留后遺癥。
僅有1%的手足口病會危及生命
“可能我們小時候都得過手足口病,只是你沒有察覺到而已,或者你知道自己生了這個病,吃點藥它就好了。”河南省感染病學會副主任委員、解放軍153醫院傳染科主任王全楚告訴記者,手足口病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也是小兒科的常見疾病,教科書上一直對它有著詳細的記載,它并不是突然興起的一種“時髦病”。
鄭州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劉金權形容得更是形象:以前引起手足口病的是一些“溫柔”的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它對人并沒有生命威脅。最近三四年間,情況發生了變化,經過變異,病毒家族出現了一個“兇猛”的新成員,即腸道病毒71型,它能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等嚴重的并發癥。“你想啊,一個活蹦亂跳的孩子僅僅因為手、足、口等部位出了一些小泡泡,有些發燒,就一下子沒命了,大家能不心痛、能不恐慌嗎?”劉金權說,通過平時與家長聊天,他感覺大家最關注的是:孩子會不會突然由輕微的手足口病發展為重癥,進而危及生命。
“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大部分病癥都很輕微,一般1周內就能痊愈。只有如腸道病毒71型等極少數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才會危及生命,但它所占的比例不到1%。”王全楚說,之前的媒體報道過于關注為數不多的重癥,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凡得了手足口病,就有生命危險。
以前得過了,以后可能還會得
接到記者電話,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兒科主任醫師宋桂華說:“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播途徑比較多、傳播速度比較快的疾病。夏秋季節本來就是該病的高發階段,所以家長依舊要保持警惕。因為即使去年得過了,今年有可能還會得。”
2歲的晨晨是宋桂華的“老病號”,去年這個時候,他就得了手足口病,盡管經過治療,1周后就痊愈了,但晨晨媽自此也多了一塊兒“心病”:她每天至少檢查一遍孩子的手、足、口、屁股四個部位,并且堅持給孩子量體溫,只要有一點異常,就立刻找宋桂華就診。五一剛過,晨晨媽又來了,她說晨晨發燒了,燒到38.6攝氏度,宋桂華發現孩子精神狀態不錯,一系列檢查后也沒查出異常,就為他下了“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可到了下午,晨晨媽打電話說,她查看晨晨的口腔時,發現里面突然多了幾個小泡泡,“我擔心是手足口病。”晨晨媽說。后來到醫院一檢查,果真是。
“診斷為手足口病需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發燒,手、足、口、臀部四個部位出小泡,二者缺一不可。上午孩子就醫時,他沒有出小泡泡,僅憑發燒是不能下診斷的。多虧了這個家長,正是她的細心,才在第一時間發現了手足口病。”宋桂華說,孩子出水痘時,大家都會安慰孩子及家長:出了水痘,身體就有抗體了,以后就不會再出了。可手足口病跟水痘不一樣,它不是一個終身免疫性疾病。你去年得過了,今年可能還會得。去年引起手足口病的可能是A病毒,今年可能變成了B病毒,你防了這個,還有那個來侵犯,20多種病毒讓人防不勝防。
“最保險的措施是,一方面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另一方面,把幼兒園的‘晨檢’制度帶到家中,每天檢查孩子的手、足、口、臀部,并堅持為孩子量體溫。如果發現孩子突然發燒或者四個部位出現小泡泡,就要及時就醫。”宋桂華說,值得提醒的是,家長要格外留意以下情況:孩子連續多天高燒不退(39攝氏度以上),發燒時伴有抽搐、驚顫、抽動、氣喘等情況,這些都是手足口病重癥的前期表現,一定要立即住院。
講衛生,強調多少次都不為過
孩子得病不僅僅是同齡人傳播的,父母也有可能是傳染源。因為成年人的免疫力比較強,即使身上攜帶有病毒,也很有可能不得病,但通過與孩子的日常接觸,這些病毒會轉移到孩子身上,孩子免疫力相對較差,自然不能幸免。
“講衛生,強調多少次都不為過。”王全楚說,就算做不到“六步洗手法”,大家也要盡量把手洗干凈,同時勤剪指甲,切斷傳染途徑。“大家面對孩子時,可以假想自己身上已經攜帶了病毒,這樣‘逼迫’自己講衛生也不失為一種良策。”王全楚為衛生觀念淡薄的家長出了個主意。
患兒飲食以清淡、流質為主
“孩子都不怎么吃東西了,總嚷著嘴疼。”王全楚說,這是患兒家長最常反映的問題。“孩子的手、足、口、臀部四個地方出的小泡,只有嘴里面的小泡最疼,本來孩子生病時就不愿吃東西,嘴一疼,更不愿吃了。”王全楚說,總體來說,患兒的飲食應以清淡、流質為主。建議以米湯、面湯、粥、藕粉為主,也可適量增加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汁、水果汁,加快潰瘍面愈合。對孩子的吃飯問題,劉金權也有自己的觀點:即使一兩天滴水未進,對孩子的生命也沒有太大影響。但是他強調:家長要勤喂孩子喝水,少量多次地喂,保證一定的飲水量。
鏈接:中醫藥方預防手足口病
宋桂華說,中醫觀點認為傳染病是溫病,傳染病高發無非有兩大因素:氣候、體質。春夏之交是病毒高繁殖的時節,孩子也容易上火,因此,建議孩子喝些清熱解毒、健脾化濕的中藥,預防手足口病的發生。
藥方如下: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板藍根15克,蘆根10克,薏仁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1歲的孩子每次喝30--50毫升,一天2次,連飲5--7天,其他孩子可酌情增減。
專家簡介:劉金權 兒科主任、主任醫師
畢業于河南醫學院,從事兒內科工作30余年。擅長支氣管哮喘、癲癇、難治性腎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矮身材及風濕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專家簡介:宋桂華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擅長中西醫結合診療小兒呼吸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疾病及新生兒疾病,尤對發熱、咳嗽、哮喘、厭食癥、腹瀉等疾病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 相關文章 ◇
《京華時報》 《大河健康報》 《大眾衛生報》 《溫州晚報》 《都市女報》(濟南) 《年輕媽媽之友》 《東亞經貿新聞》 《信息時報》 《健康時報》 《京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