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掉進添加劑包圍圈
《生命時報》
2011年6月3日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文章出處:http://paper.people.com.cn/smsb/html/2011-06/03/content_836405.htm?div=-1
指導專家:廣西營養學會副理事長、教授 馬力平;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 程義勇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何計國
不斷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近日把焦點轉到了孩子身上:5月25日,央視2套曝光校園周邊小食品的安全問題,“巴西烤肉不是肉,辣子魚不是魚”,都是小作坊用面粉和添加劑做出來的面制品;5月27日,新疆質量技術監督局對兒童食品進行專項監督檢查結果顯示,抽查批次合格率僅為86.3%,其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是主要問題;5月28日,北京工商局公布60種濫用甜味劑、防腐劑、著色劑的食品名單,其中不乏孩子愛吃的品種;山東、遼寧、廣東、廣西等地,也有不合格的兒童食品相繼被披露。
最受兒童歡迎的小零食,正和“附著”在它們身上的添加劑一起,危害著孩子的健康,但人們對兒童零食的關注度卻遠不如成人食品高。為此,食品安全、營養等方面專家通過《生命時報》向社會疾呼,兒童食品添加劑問題更需要引起重視!
記者調查:3袋小食品竟含有25種添加劑
下課鈴聲一響,成群的孩子爭先恐后地跑出校門,其中有一半都涌向了張師傅開的小食品店。5月27日,記者在北京海淀區某小學門前看到,放學后幾乎每個孩子手里都拿著小零食。與嚴肅的學校相比,小賣部仿佛一個童話世界。大罐子里插著五顏六色的棒棒糖,貨架上堆著包裝鮮艷的膨化食品、干脆面等。記者請張師傅拿了三種孩子們最愛買的零食:番茄味的“樂事”膨化食品、日式牛排味“奇多”粟米粒、“口力”小披薩橡皮糖。
記者剛打開“奇多”粟米粒的袋口,一股濃郁的牛肉味撲鼻而來,但在食品配料表中,并沒有看到任何和牛肉有關的成分,只有“日式牛排味調味料”幾個字,它是由白砂糖、淀粉、食品添加劑,包括谷氨酸鈉、焦糖色、食用香料、二氧化硅、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等成分調和而成的。記者數了數,在這三種食品中,共包含25種添加劑。尤其是小披薩橡皮糖里,配料表中僅著色劑一項里,就包含了檸檬黃、誘惑紅等6種。
另一家超市,記者在一袋號稱“添加果汁和維生素C”的草莓味QQ糖配料表上,同樣沒有看到任何和新鮮草莓有關的配料。實際的草莓味,來自草莓香精,還有明膠、果膠、檸檬酸、山梨糖醇等各種添加劑。還有一種“親親”情人果凍添加劑達到了14種,其中各種口味的香精和色素就占據了8種。
孩子愛吃零食是天性,但老師家長們都對零食的安全性憂心忡忡。一位老師透露,學校已經多次向孩子和家長宣傳不要隨意購買校外小零食,但很難控制。一位家長表示,他8歲的孩子特別愛吃小食品,濃郁的香味連成年人都難以抵擋。另有調查顯示,僅北京農村地區就有超九成的家長不放心兒童食品。
據了解,市面上的兒童食品基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正規廠家生產,符合國家標準的食品;另一類是“山寨品”,大多隱藏在學校附近小店及廣大農村地區的“三無”小食品。廣西營養學會副理事長馬力平教授表示,正規產品的添加劑基本在國家標準范圍之內,但長時間、大劑量地吃也會對身體造成累積的隱形傷害,而那些沒有質量監督的“三無產品”,甚至會用面制品加大量添加劑冒充肉制品,最值得擔憂。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系博士黎景氣指出,兒童食品的賣點就是顏色鮮艷,味道濃郁,越吃越上癮。正規的兒童食品本身就會加入大量的添加劑,更不用說定價較低的“山寨”小食品了。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程義勇表示,添加劑是為了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專門加入的物質。現在最重要的是度的問題,特別對兒童食品來說,過量添加的現象確實應該引起重視。
揪出禍害兒童食品的5大“元兇”
“看著漂亮、聞起來香,孩子們才喜歡,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商家往往會使用更多的添加劑。但過量食用添加劑對孩子的身體、骨骼、神經系統乃至智力發育都會有影響。”馬力平教授表示,家長要特別留意以下5種添加劑,特別是“山寨品”基本都會用到。
1、鮮艷的“外衣”——人工合成色素
零食、果味汽水、糖果,甚至肉類食物,都可能被加入色素。由于天然色素價格高、著色能力差,商家一般選擇人工合成色素,它在提煉過程中會混入苯胺、砷等化學物質,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由于兒童肝臟解毒功能和腎臟排泄功能不夠健全,容易導致慢性中毒。長時間食用含有色素的食物,還可能引起代謝紊亂。科學證明,兒童多動癥和過激行為,也與長期進食含合成色素的食品有關。英國食品安全局已于去年禁止了6種食用色素添加劑的使用,分別是:日落黃、檸檬黃、淡紅色素、麗春紅、喹啉黃及誘惑紅。
2、香味的誘惑——增香劑
打開包裝袋,香味迎面撲來。鹵制食品和香辣食品通常通過香味勾起人們的食欲。馬力平表示,雖然還不清楚增香劑具體成分,但肯定由多種添加劑人工合成。也許在短時間內不會對人體造成明顯傷害,但對孩子長期的影響值得關注。
3、人造的甜蜜——阿斯巴甜
它是一種人造的糖替代品,比蔗糖甜200倍,被作為增甜劑廣泛用于風味酸奶、水果罐頭、八寶粥、果凍等兒童食品中。有研究認為,它會引發多種健康擔憂,如導致癌癥、癲癇、頭疼以及影響智力等。雖然國際上對它是否影響健康爭議不斷,但對孕婦和兒童來說,最好盡量少用或者不用。
4、不壞的法寶——防腐劑
苯甲酸、苯甲酸鈉等都具有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延長食品保質期的功能。它已經被歐盟兒童保護集團確認為不應該用于兒童食品中,特別是過量使用。
5、美味熟肉背后——亞硝酸鹽、甲醛
香腸等袋裝熟食肉制品,往往都含有亞硝酸鹽,它主要起到著色和防腐的作用。也有不少商販用甲醛來泡制食物,起到防腐、滅菌的目的。大量食用亞硝酸鹽,不但會引起急性食物中毒,也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
除了以上5種,馬力平強調,膨松劑、增味劑、酸味劑、香料等都是兒童食品中常見的添加劑。雖然在國家規定范圍內使用添加劑并不違法,但對于兒童來說,“加得越少越好,離得越遠越好”。
學習日本“食育”,讓孩子愛上天然食物
在采訪中,專家普遍認為,兒童食品除了注重食品的花樣和包裝外,更要注重營養與安全。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何計國表示:“目前濫用食品添加劑的現象比較嚴重,究其原因還是重視程度不夠。”馬力平教授則希望國家“應該為兒童食品單獨立法,其安全標準必須比成年人高。”
除了法律法規上的完善,最重要的是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意識到天然食物的重要性。在日本,青少年飲食行為教育(簡稱食育)的發展已經相當完善。在學校,老師不僅會教孩子認識食品和一些基礎的營養知識,還會讓孩子知道過多食用快餐和方便食品的危害。最重要的是,老師會和小朋友一起種菜、收獲、烹調,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庭,老師和家長都善于將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融入到飲食中,比如餐桌上的沙拉,可以比喻為秋天的景色,既有紅葉又有綠葉,通過形象的描述讓孩子對天然的食物感興趣。食育在日本已經和智育、德育、體育同樣重要。
雖然中國現在還沒有完善的食育體系,但家長可以從最基礎做起。比如少買顏色過于鮮艷、味道過于香濃的食品;多給孩子挑選天然的水果和蔬菜;食品保質期越短越好;不要輕易買人參、鹿茸、花粉等營養補品;糖果、碳酸飲料、咖啡因飲料等一定要少買。
◇ 相關文章 ◇
《生命時報》 《生命時報》 《新京報》 《廣州日報》 《新華每日電訊》 《北京晚報》 《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