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別成“利潤添加劑”
《新華每日電訊》
2009年3月17日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文章出處: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9-03/17/content_11023926.htm
今年“3•15”,“食”仍是一個有聲有“色”的話題。
去年以來,食品安全多次成為輿論焦點。蘇丹紅、孔雀石綠、三聚氰胺……“添加劑”改變了食物的“顏色”,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消費者的心態。
食品添加物泛濫的背后,是利益的蠢動;而要拯救食品安全,先要斬斷不法逐利之手。
我們本不必見“色”色變
如今,似乎已找不到不加任何添加劑的食品了。
《法制日報》的文章舉例說,記者從超市購買一袋五香牛肉,仔細翻看上面標注的信息,除了牛肉之外,就是一大串的添加劑。細數了一下,增味劑、水分保持劑、紅曲紅、增稠劑、酪蛋白酸鈉、乳酸鏈球菌素、亞硝酸鈉,多達七種;一袋名為“強化營養麥心粉”的面粉,除了麥心粉,還添加了維生素、賴氨酸等七種營養素,讓人感覺買的好像不是面粉,而是“藥”。
《羊城晚報》的文章還舉了另外一個例子。“大家知道一個蘋果能榨多少果汁嗎?是四扎!而一個西瓜,能榨二十多扎!”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廣東團的人大代表黃輝球說,在“榨”那么多的情況下,果汁還有那么濃的果味,完全是因為里面有20多種食品添加劑。
現代食品工業離不開食品添加劑。《山西晚報》的文章指出,真正潛藏的危險其實是將根本不允許添入食品里的非食用物質如蘇丹紅、孔雀石綠、三聚氰胺等當作“食品添加劑”加進食品里,以及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法制日報》的文章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糕點企業人士透露,盡管國家標準規定了各種食品添加劑的用量,但有的企業管理很松,往往抱有“多添加則更保險”的思想,超量加入防腐劑、乳化劑之類的添加劑。工人憑感覺隨意添加,并沒有正確地計量。部分企業在生產中,沒有正規的配料單和配料復核制度。在現場配料時,不準確計量,而是采用模糊的概念,如幾勺、少許等。
“隨意”背后是利益
為何有人不按標準添加,甚至濫用食品添加劑?
《法制日報》的文章指出,濫用的背后是利益之手。加了不該加的東西、濫用了允許加的東西,可以使自己生產的食品成本更低、外觀更好、口感更好、賣價更高、保存更長,其目的都是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在這些行為中,即使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也都變成了“利潤添加劑”。
“奶茶成本由你控制,一般按照我們提供的配方和食品添加劑,500毫升一杯的奶茶成本不超過0.5元。” 在《青島早報》的報道中,該報記者假稱自己準備開個奶茶店,一家食品添加劑店的工作人員隨即提供了一份奶茶的配料單,上面共有13種成分,其中,有植脂末、口服葡萄糖、麥芽糊精、鮮奶精、蛋白糖、阿拉伯膠、乙基麥芽酚、CMC以及炭燒咖啡香精,這9種食品添加劑占到總配料的87%,剩下的13%為白砂糖、全脂奶粉、紅茶粉。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想要進一步節省成本,可以減少白砂糖、奶粉等非添加劑的使用量,像蛋白糖的甜度是白糖的100倍,每斤的價格為10.5元,僅是白糖的3倍左右,可多加點蛋白糖。
可見,“濫用”的背后,還是利益在作怪!
用食品添加劑,關鍵是守法添加
拯救食品安全,需要斬斷一些不法企業和商販的利益。一個細節耐人尋味,據新華社報道,全國人大代表謝紅曾到一個食品加工企業調研,發現企業為了食品的色香味超量使用添加劑。她曾問企業老板:“你們不怕吃壞了人啊?”老板說:“我們自己不吃這些東西。”謝紅代表說:“違法者獲利,守法者吃虧,這是很不正常的現象。”
對于食品添加劑,其實我們本不必“聞聲色變”。《生命時報》引用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的話說,食品添加劑如果是國家允許使用的品種,劑量和范圍也符合規定,正常情況下并不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據《中國化工報》報道,衛生部于日前下發了《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近期工作重點及要求》的通知。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也將于6月1日正式實施。這一連串法律法規組合重拳,表明我國對濫用食品用添加劑的監管罰治力度將大大加強。
其實,食品安全關系到每一個人,不分生產者和消費者。濫用食品添加劑,禍及的不只是別人,還包括他們自己。斬斷不法利益,是對所有企業的利好。
◇ 相關文章 ◇
《京華時報》 《生命時報》 《生命時報》 《生命時報》 《新京報》 《廣州日報》 《北京晚報》 《新華每日電訊》 《新快報》 《重慶晚報》 中國消費網 新華網 《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