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虛小兒如何調補?
《健康時報》
2007年11月5日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文章出處:http://www.jksb.com.cn/article.asp?id=15316
全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名老中醫、復旦大學兒科醫院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導 時毓民
秋冬季節,對體虛小兒,應用中藥調補確實可以起到增強體質的作用,但是若調補不當反而適得其反。
由于天氣寒冷,可適當地補充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雞、鴨、肉類、蛋及奶制品。紅棗、蓮肉、山藥、龍眼肉、木耳、香菇、豆制品、米仁、核桃肉等都是較佳的營養品。不能忘記要多給小兒吃一些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較多的新鮮蔬菜和水果,這些食物是兒童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
中醫認為“虛者補之”,就是說體虛的人需要調補,小兒也不例外。滋補藥應根據小兒不同體質區別對待。如小兒平時容易感冒,多汗,易乏力,屬于氣虛,宜給補氣藥,可服用黃芪、太子參、白術、防風,煎湯;小兒消瘦、厭食、面色萎黃,大便溏薄,屬于脾虛,宜給健脾消食藥,可服用山藥、白術、扁豆、米仁、山楂、麥芽。
當小兒感冒后容易發生食欲減退,口有異味,大便秘結,舌苔厚膩,說明體內濕熱較重,此時絕對不能給予滋補藥,應先用清熱利濕藥,如藿香、佩藍、厚樸、黃芩等,待濕熱退后再用滋補藥。
對原有脾胃虛弱、消化功能差、食欲不振的小兒,先要用“開路藥”,如山楂、麥芽、陳皮、蒼術等,待食欲有所改善后再用滋補藥。對正在生長發育小兒,不能服用含有激素過多的補藥,如哈士蟆、蛤蚧、紅參等。
專家簡介:時毓民教授、主任醫師
出處:http://ch.shmu.edu.cn/ccx2.asp?ArticleID=902
全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名老中醫、博士生導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資深顧問、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醫療專長:中西醫結合兒科臨床呼吸系統疾病、兒童性早熟、小兒腎病的中醫輔助治療。
◇ 相關文章 ◇
大眾網 《陽江日報》 《當代健康報》 《南方日報》 《中國中醫藥報》 《家庭保健報》 《大河健康報》 《廣州日報》 《京華時報》 《羊城晚報》 《東方今報》 《健康財富》 《新聞晨報》 《新民晚報》 《新快報》(廣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