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的常見病型分型
小兒疾病防治300問
一)痙攣型
此型約占2/3。主要表現為上肢屈肌張力增高,下肢以伸肌、內收肌張力增高。四肢癱者上肢關節均呈屈曲性痙攣,肩關節內收、內旋,肘、腕、指關節屈曲,腕、臂內旋,手指屈曲呈緊握拳狀,拇指內收,緊握于掌心中。兩上肢動作笨拙、僵硬、不協調。兩下肢僵直、內收呈交叉狀,髖關節內旋、踝關節跖屈。扶站時,雙足下垂,內翻,足尖著地,足跟不能踩平。走路時呈踮足、剪刀樣步態。有些患兒伴腰背肌痙攣而呈弓狀反張的過度伸展狀態。痙攣癥狀常在患兒用力、激動時加重,安靜入睡時減輕。由于關節痙攣,自主運動十分困難。
嚴重者出現肌腱攣縮,關節畸形。此型患兒的深腱反射亢進。根據患兒受累部位不同,痙攣型又分下列數種:
1、雙側癱:四肢受累,雙下肢較雙上肢受累更嚴重。
2、四肢癱:雙側上、下肢的受累程度相仿。
3、雙重偏癱:四肢受累,但上肢較下肢嚴重。有些學者認為“雙重(側)偏癱”的概念較模糊,不必另列為一類,可歸入四肢癱中。
4、偏癱:指同一側上下肢受累,上肢常較下肢嚴重。
5、截癱:僅為雙下肢受累。
6、單肢癱。
7、三肢癱。
二)手足徐動型
患兒在靜止時常出現緩慢的、蠕動樣、無規律、不能自控的、無目的、不協調的動作。通常累及全身,頭控能力差,面部常有怪異表情,有時反復出現舌尖節律性伸出與縮回動作,軀干和上肢的不自主動作較為突出。入睡后異常動作消失,此型可分為3類:
1、高張力型:患兒肌張力增高十分明顯 。因此,肌張力波動幅度較小,不自主動作相對不太明顯,常發生在身體的遠端。
2、低張力型:患兒的肌張力很低,因此,患兒肌張力高、低之間的波動幅度大,關節活動過度,不自主動作也較突出。
3、舞蹈型:患兒的肌張力一般較低,時而波動的肌張力使患兒不易取得肢體的穩定性,因而似呈舞蹈樣動作。
三)肌張力低下型
此型患兒肌張力顯著降低而呈軟癱狀,肌肉松軟無力,自主動作極少。仰臥時,四肢均外展、外旋,似呈仰翻的青蛙。俯臥時,頭不能主動偏向一側,易致口、鼻堵塞而發生窒息,此型常為嬰兒腦癱的暫時階段,2~3歲后大多轉變為其他類型,如手足徐動型、痙攣型等。
四)強直型
此型少見。由于全身肌張力顯著增高,身體異常僵硬,使其四肢被動運動時,檢查者可感覺其主動肌和拮抗肌有持續的阻力,強度可隨時變化,如呈鉛管樣或齒輪樣強直。腱反射正常,常有嚴重智能低下。
五)共濟失調型
此型也少見。主要表現為穩定性、協調性差,步態蹣跚,辨距不良,平衡能力差。走路時兩足間距加寬,四肢動作不協調,上肢常有意向性震顫。肌張力低下。
六)震顫型
此型最少見,多為靜止性震顫,常有不隨意的節律性交互活動。
七)混合型
患兒同時兼有以上某兩種類型的癥狀,以痙攣型與手足徐動型的表現并存為多見。
◇ 相關文章 ◇
《新民晚報》 《中醫研究》 《大河健康報》 《新快報》 小兒按摩網(小兒推拿網) 《甘肅日報》 小兒推拿網 《康復.健康家庭》 《上海科技報》 中國網絡電視臺 《南湖晚報》 《南湖晚報》 廣西新聞網 《哈爾濱日報》 哈爾濱市衛生局 《南湖晚報》(嘉興) 《揚子晚報》 四川新聞網 小兒推拿網 《江南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