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得好才能長得好
《育兒生活》
2008年7月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醫學指導:臺灣桃園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 蔡洪瑩
滿懷喜悅地懷胎十月,親愛的寶寶終于瓜熟落地:“咦?我的寶寶怎么成天在睡呢?”新手媽媽不禁要問問醫生怎么一回事。所以,已成為兩個孩子的媽又身為小兒科醫生的我,想和大家談談嬰兒期的重要課題──睡眠。
提供適當睡眠情境
先談談門診過程中常遇到的嬰兒睡眠問題。滿月抱來打預防針的寶寶,媽媽最常問的就是──寶寶睡覺的時候為什么鼻息聲好重,是不是感冒了?
其實寶寶在滿六個月之前,因為臉部尚未發展好,鼻道、后咽部會相對較窄,所以熟睡后肌肉放松,酣聲會較明顯,等過了六個月后,這種情形便不復見。
再來是日夜顛倒的問題,這是因為生命的前三至六個月,寶寶需要較頻繁的喂食,加上睡眠周期及晝夜周期未成熟所致,這非一、兩天就能解決,通常要等寶寶內在的這些周期建立起來,日夜顛倒的問題便隨風而逝。
當然在這些周期形成的過程中,大人們也要配合提供適當的情境,譬如:白天寶寶醒來的時候,大人們要多看著他講話、互動,而不是只想哄寶寶睡覺好去做家事,缺少白天正常的活動,晚上當然更不易入睡。到了晚上,若寶寶一直要人跟他玩,大人們則要將燈光調暗、聲音放低來塑造夜晚的情境,對寶寶認知晝與夜的不同會有幫助。值得一提的是不必將環境完全“消音”,若培養成寶寶非要完全無聲的環境才能睡覺,對日后的他才是一大睡眠障礙。
總之,在寶寶的周期成熟之前,順其自然是最好的態度,千萬別為了晚上讓寶寶早睡、好睡,白天就拖著寶寶玩,而不讓他睡白天該有的短覺;也別為了大人要做自己的事,沒有花時間、精力在寶寶白天該醒的時候與他互動、說話,等夜里寶寶睡不著又怪他日夜顛倒。千萬記住不論前者或后者,都會犧牲掉爸爸、媽媽和寶寶良性互動的最佳時機。
較少發生在嬰兒期的睡眠問題
另外,像夜驚、夢游及夢魘也是常可聽到的字眼,事實上這些都是在一歲以內不會出現的問題。既然提到,就順便在此介紹。
所謂“夜驚”,又叫“夜間驚栗”,英文名為Night Terroy,通常在非動眼期睡眠發生,發生時孩子由睡眠中突然尖叫、大哭,表現出極端害怕的神情,甚至坐起來或猛摔身體,特點是那個時候孩子無法被安撫下來,也沒有真正醒來,而且次日也不記得發生了什么事。
夜驚大多發生在五至七歲間的男孩,約有三分之一會合并夢游。夢游也是在非動眼期睡眠發生,英文稱Night Walking,就是半夜睡眠中起來走路,與前者均多在前半夜發生,翌日沒有記憶。這兩者均不需藥物治療,只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而夢魘就是真正做惡夢,英文稱Nightmare,發生于動眼期睡眠,所以后半夜較多。此癥多發生在女孩,且于十歲以前開始發生,發生時孩子會從睡眠中驚醒且記得夢中的情節,通常可被父母安撫再度入睡,有些孩子直到翌日還會記得夢里的事,此癥一樣不需治療。
最后想提醒大家的是,每個寶寶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會有自己睡眠的特性,放松心情、順其自然地觀察,是最簡單了解自己寶寶的態度與作法,每個階段都會有些辛苦,但相對地會為您帶來更大的樂趣與喜悅。
◇ 相關文章 ◇
山東網絡臺 《中國中醫藥報》 《京華時報》 《京華時報》 《京華時報》 《煙臺日報》 《生命時報》 《大河健康報》 《健康時報》 《為了孩子》 《東方今報》 《大河健康報》 臺視新聞 《僑報》(美國) 新華網 北方網 搜狐母嬰 搜狐母嬰 搜狐母嬰 搜狐母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