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疝氣的癥狀與護理
《兒童護理手冊》
疝氣是指任何內臟經過體腔壁上或腔內的空隙或弱點脫出到異常部位而產生癥狀時均可稱之為“疝”。在孩子較多見的是腹股溝斜疝,俗稱“小腸氣”。多發生在男孩,這與男孩的睪丸下降過程及腹膜鞘突閉鎖有密切的關系。因此,男女發生的比例為10: 1。
主要癥狀
疝氣的癥狀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溝區,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嬰兒一般是母親在患尿布時發現,較大的小兒則多于入浴時或健康門診時發現。引起腫塊出現的誘因是腹壓的上升,最常見的原因是哭泣,其他的還有咳嗽、排便、排尿等。較年長的孩子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誘發腫塊的出現,腫塊可能只見于腹股溝區,有些則會達到陰囊或陰唇。當病兒安靜或睡眠時,則忽隱忽現。腫塊系由腹腔內的器官脫出到疝氣袋所形成,脫出的器官以小腸居多,因此摸起來感覺柔軟,退回去時常會伴有咕嚕咕嚕的聲音,其他如大腸、闌尾、大網膜等亦可能脫出。
除了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外,有些小孩會有腹痛、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現象,也有些小孩可能會變得易哭、情緒不安等。陰囊疝氣太大則會引起行動的不便。
護理
當患兒“小腸氣”發作時,家長首先安慰小孩別哭,讓患兒平臥,或用手請按腫塊,脫出的小腸可被回納進腹。
家長必須把握一點是,并非所有的“小腸氣”都是哭之即來推之即去。當脫入疝囊的小腸過多或時間過長,隨著疝囊的頸部緊縮,使其不能回納,就形成了“嵌頓疝”。一旦被嵌頓的小腸等臟器的血液供應受影響,使該組織水腫,患兒因疼痛而哭鬧不止,并因腸道梗阻而有嘔吐、腹脹,此時應立即去醫院就診,否則就可能導致組織壞死、腸穿孔,甚至有生命危險。
◇ 相關文章 ◇
《大河健康報》 《洛陽晚報》 《大河健康報》 《大河健康報》 《媽媽寶寶》 《生命時報》 《大河健康報》 《時代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