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治療小兒先天性肌性斜頸55例
《吉林中醫藥》
1997年第5期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 朱桂禎、張偉軍、李桂蘭
[關鍵詞] 小兒先天性肌性斜頸、小兒推拿療法
筆者自1992年至今,以小兒推拿手法治療小兒先天性肌性斜頸55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患兒中,男20例,女35例;年齡在2個月以下31例,2—4個月17例,4—6個月4例,6—12個月2例,12個月以上1例;其中年齡最小27天,最大15個月。55例患兒頸部均觸及大小不等之腫物(左側21例,右側34例)。有胎位不正者39例,其中臀位30例,足位9例,余為正常胎位;產鉗分娩17例,剖腹產5例,余為正常順產。母親孕期宮縮頻繁者28例。
2、治療方法
2.1) 準備手法
患兒取仰臥位,醫者先在患側的胸鎖乳突肌上涂少量白凡士林油,以免推拿時擦破皮膚,然后輕揉胸鎖乳突肌、斜方肌3~5分鐘。使肌肉松馳,為關鍵手法做準備。
2.2) 關鍵手法
患者仰臥位,頭后仰,使患側的胸鎖乳突肌充分暴露。醫者立于患側施用推揉法3--5分鐘,以疏經活血。拿捏患側胸鎖乳突肌10--15分鐘,以消散結塊。醫者一手扶住患兒肩部,另一手扶住患者的頭頂,使患兒頭向健側肩部傾斜,逐漸拉長患側胸鎖乳突肌,反復進行2--3次。但禁止后伸位斜扳,以免損傷頸髓。再在患側胸鎖乳突肌上緩緩施用推揉法5分鐘,進一步舒通氣血,消除牽拉后的不適感。
應用以上小兒推拿手法每日治療1次,每次30分鐘。為增強治療效果,家長可在患兒睡眠、喂奶時應用枕墊或用玩具吸引注意力等方法,向與斜頸相反的方向糾正姿勢。
3、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1) 痊愈:頸部腫物消失,頭活動自如,外觀頭已恢復到正常位置。
2) 顯效:頸部腫物消失,頭活動自如,外觀頭稍歪。
3) 好轉:頸部腫物減小,頭活動范圍加大,但外觀頭仍歪斜。
4) 無效:治療2個月,癥狀與體征均無改善。
3.2) 治療結果
55例患者中,痊愈49例,占89.1%;顯效3例,占5.5%;好轉1例,占1.8%;無效2例,占3.6%。療程不超過1個月而達到痊愈標準的有41例,占74.5%。其余病例獲得上述結果的療程均不超過2個月。
4、討論
小兒先天性肌性斜頸,隨著患兒的生長發育,胸鎖乳肌也逐漸發生纖維性攣縮。起初只是纖維細胞增生和肌纖維變性,臨床見患側頸部有梭形腫物。最終完全被結締組織所代替,臨床見患側胸鎖乳突肌突出如條索狀,若不及時治療,患側顏面部的發育會受影響。
小兒推拿手法矯治的機理主要是疏筋活血。手法的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綜合作用,促使毛細血管擴張,增強局部皮膚肌肉的營養供應,抑制纖維細胞增生和肌纖維變性,使肌萎縮得以改善,從而促使腫物消散,恢復頸部活動功能。
從本組病例看,55例中胎位不正者39例;母親孕期宮縮頻繁、宮腔壓力過高者28例;產鉗分娩17例;剖腹產5例。因此,認為本病的病因與胎位不正、宮腔壓力過高、產傷等有關,而與胎位不正(特別是臀位)的關系更為密切。
手法療效與患兒年齡有直接關系,年齡越小,手法治療的效果越好。小兒運動功能的發育與大腦發育成熟度有密切關系,1歲以內的小兒大腦發育處在第一個飛躍發育階段,肌腱、肌肉彈性相對好,多數尚無因斜頸而致的斜視等伴隨癥狀,因此是小兒推拿手法治療的最佳時機。
恢復頸部的正常旋轉功能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操之過急。遇小兒哭鬧不合作時,應暫緩治療;在小兒頸部肌肉放松的情況下,特別是在睡眠時操作,效果會更好。
小兒推拿手法矯治小兒斜頸簡單易學,無痛苦、無副作用。患兒家長在矯治中潛力很大,充分發揮家長在治療中的輔助作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相關文章 ◇
《杭州日報》 寧海新聞網 《淮海晚報》 舟山婦保院 《東陽日報》 中國江西網 《中國中醫藥報》 《長沙晚報》 《濟南日報》 《南京晨報》 《七都晚刊》 《溫州都市報》 興安資訊網 《常州日報》 《健康時報》 《京江晚報》 《健康報》 《京華時報》 中華現代兒科學雜志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