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手法按摩治療100例小兒先天性斜頸的體會
《北京中醫雜志》
1994年第5期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廣東省汕頭市婦幼保健院 王家治
關鍵詞:小兒先天性斜頸、中醫按摩療法
一、臨床資料
本組100例,男48例,女52例;最小年齡20天,最大年齡16個月。右側斜頸46例,左側傾斜54例。本組病例全部在本院門診治療。
主要特征為:頭喜偏向一側睡,即使糾正稍過片刻又轉向傾斜的一側;病程稍長者頭呈扁平,沒受枕一側則隆起,使頭顱畸形。有的面頰大小不對稱(傾斜一側面部肌肉較大,另一側較小)。其中一類,胸鎖乳突肌肥大硬結形成腫塊或條索狀或梭形(因胸鎖乳突肌攣縮變粗、變短、變硬而引起斜頸)。另有一類胸鎖乳肌變短,但并無肥大腫塊而呈縮短內陷引起斜頸。
二、治療方法
應用本人治療小兒斜頸的按摩糾正手法。這套按摩手法共有四個動作,需一次連續做完。
1、局部按摩:醫者運用拇指或中、食指頭在患側胸鎖乳突肌肥大腫塊部位做自上而下的輕揉按摩,能夠舒展理順攣縮的胸鎖乳突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并促進新陳代謝,使局部硬結的肌肉纖維逐漸軟化。
2、頭部左右旋轉:醫者兩手抱住嬰兒頭部作左右旋轉,每次旋轉10--20回,這樣能夠松解強硬的胸鎖乳突肌。
3、頭部左右擺動:醫者抱住嬰兒頭部左右擺動,每次可擺動10--20回,使患側強硬的胸鎖乳突肌得到伸展和活動。左右擺動時應注意向傾斜的相反方向糾正,通過這樣多次反復糾正,從而使強硬的肌肉纖維得到松軟,歪斜的頭頸部能夠保持正直。
4、頸部上下拔伸:醫者兩手抱住嬰兒頭部和下頜上下垂直拔伸,每日1次,每次約10--20回,這個動作可使變粗變短的胸鎖乳突肌逐步得到拉長松軟。
以上這套按摩手法四個動作,每次都要連續做完,每天除來院按摩一次以外,并且教給家長,要求家長在家中有可能的時候,再給患兒按摩1--2次,3個月為1個療程。
三、治療結果
100例小兒先天性斜頸患兒接受這套手法按摩矯正治療,1個療程治愈的82例,占82%;2個療程治愈的18例,占18%;全部斜頸患兒得到治愈。
四、典型病例
紀XX,男性,出生25天,住址汕頭市龍湖區XX鎮。胎位不正,臀位產,產后4~5天發現患兒頭向右側傾斜,頭喜偏向右側睡,經過多次糾正睡姿態體位,終又轉向右側,并于右側頸部胸鎖乳突肌部位發現有一腫塊,20天后腫塊越來越大,堅硬如骨,表面高低不平,如雞蛋大。其父母十分擔心,抱著嬰兒四處尋醫,后經病家介紹到我院就醫。經X光照片檢查結論為肌肉纖維組織。家長不同意作手術治療,因此應用手法按摩加以糾正。經4個多月的精心治療,最后達到頭直,轉動自如,頭不偏一側睡,不向右傾斜,并且胸鎖乳突肌攣縮的腫塊完全消失,隨訪3年未見復發。
五、體會
1、小兒先天性斜頸是新生嬰兒的一種常見病,多見于新生嬰兒至一周歲左右的嬰孩。本病在我國出版的《實用兒科學》、《實用育兒指南》及日本出版、我國譯著的《育兒百科》等書中均有記載。另外有稱本病為“小兒先天性胸鎖乳突肌肥大”,或稱“頸肌肥大”,或稱為“斜頸”,民間俗稱為“斜脖子”或“歪頭”的,都實指同一病證。
2、關于本病的病因,多數醫家學者都認為由于產傷和胎位不正所造成。因為產傷血腫引起肌肉血管中血流停滯與血管栓塞。胎兒在子宮位置不正,則會引起局部缺血與肌肉纖維性改變,致使胸鎖乳突肌肥大而變粗、變短、變硬,并由現這種攣縮的改變,出現牽拉強硬而形成斜頸。
3、采用斜頸按摩手法加以糾正,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治療時間一般以3個月為1個療程,輕者1個療程可以治愈,較嚴重者則需2個療程,要連續治療,不要間斷,切勿延誤時機。
4、我國《實用兒科學》雖有提到按摩或手術治療,但沒有明確闡明按摩的具體做法。為滿足臨床治療的需要,本人采用小兒推拿糾正手法治療小兒先天性肌性斜頸,經五六年來臨床實踐,有效率達100%,治愈率達95%。實踐證明,這套斜頸按摩手法行之有效、方便易做。
◇ 相關文章 ◇
《杭州日報》 寧海新聞網 《淮海晚報》 舟山婦保院 《東陽日報》 中國江西網 《中國中醫藥報》 《長沙晚報》 《濟南日報》 《南京晨報》 《七都晚刊》 《溫州都市報》 興安資訊網 《常州日報》 《健康時報》 《京江晚報》 《健康報》 《京華時報》 中華現代兒科學雜志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