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胃寒 注意不要傷胃
《溫州日報》
2010年6月8日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文章出處:http://rb.66wz.com/system/2010/06/08/101939460.shtml
作者:溫州醫學院育英兒童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副教授 陳捷
常常聽到家長說自己的小孩“胃寒”。那什么是胃寒?有哪些表現?又該如何調養與治療?
一天陰雨天,門診遇到一位文靜的小女孩,3歲。家長說小孩胃口差、常常空嘔、很容易嘔吐,還經常臍周部腹痛,平時睡前都要喝牛奶,不喝不睡。大便粘滯,舌苔白厚。我給予溫胃消導的治法,開出方劑:吳茱萸、炒白術、炒薏苡仁、木香、益智仁、焦山楂、莪術、甘草。喝上6劑藥就好了。囑咐幾句睡前喝奶要活動后再躺下。
所謂“寒”,可從兩方面來認識。其一是,飲食生冷太多,比如過分依賴牛奶、豆奶以及喝飲料過多,傷及脾胃,即“寒”作為病因。其實,這是因為小兒對食物的耐受能力較差所導致的;其二是,癥狀表現為嘔吐、空惡心、泛清水痰涎,或者為胃口差、腹痛。這些癥狀小兒很多見,現代醫學認為是功能性胃腸疾病,比如胃食管反流。用中醫學的胃寒來認識,還是很合適的,并且具有深厚的民眾基礎。在看是否有胃寒時,舌苔尤其要緊。舌苔薄白或厚白膩,是胃寒的特征。如果家長看看自己孩子舌苔很白,口氣很重濁,就要考慮是飲食積滯、胃寒了。這時,就該調整飲食,降低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增加粗糧和蔬果。簡單地講,小兒常常惡心、納食不振、腹痛、舌苔白厚,即可稱之為胃寒。其實也可認為是消化功能失調中的一種類型而已。
中醫藥擅長于調理胃寒病癥。常用藥方是理中丸,組成為太子參、白術、干姜、甘草。具體運用時可以加減變化,尤其要結合小兒特點。茱萸、丁香、砂仁、烏藥、益智仁等藥物可以選用。分析這些藥物,大多具有促進胃腸道蠕動、排除脹氣、增加消化酶的分泌以及解除胃腸道痙攣等作用,從而改善諸多癥狀。從另外一個角度講,用溫性的中藥能解決胃腸病癥,這些病癥就可以認為是寒癥,中醫學叫辨證求因。再從一個角度講,吃了寒性的食品,出現胃腸道不適,也說明是寒癥,這叫審因論治。
不管怎么說吧,小兒胃寒還是很多的。生活當中就要注意不要傷胃,比如過多依賴牛奶、喝涼藥過多、吃西藥過多、喝豆奶過多。有一種奶,營養又健胃,假如再出現一種姜奶就很好啊。
下面開一張一般服用的暖胃方,適合空嘔、舌苔白、胃口差、口氣重、經常臍周腹痛,不妨試試無礙(以5歲為例):吳茱萸6克、炮姜6克、炒白術9克、炒薏苡仁15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5劑,水煎服,日服2次。單方:生姜羊肉湯、赤砂糖、砂仁、白豆蔻。
◇ 相關文章 ◇
《大眾衛生報》 《京華時報》 《老人報》 《溫州晚報》 《大河健康報》 《健康時報》 《東亞經貿新聞》 《溫州日報》 《溫州日報》 《大河健康報》(河南) 《當代健康報》 《生命時報》 《大眾衛生報》 《東方今報》 《新商報》(大連) 《新生報》(臺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