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不吐不快:別讓孩子看病變成受罪
《人民日報》
2011年1月27日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文章出處: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3829361.html
●未來幾年,我國還將處于出生人口高峰期。優先保障兒童看病的基本需求,已是一件非常緊迫的事情
一組兒童醫院的照片近日在網上流傳。照片上,排隊、輸液、等候、睡覺的人把醫院的邊邊角角都擠滿了。孩子在走廊上輸液、一家三口在樓道里睡覺的畫面,讓人備感心酸。
對此,我深有體會。一次去北京市兒童醫院,本已經和醫院預約好給孩子辦住院手續,但是人實在太多,等了很長時間才等到一個加床。到了中午,一起排隊的三四家人熟練地在地上鋪開報紙或被褥,全家坐在上面啃面包或是吃方便面,吃完后,繼續緊盯著病房門,看有沒有什么動靜。一打聽,他們都是外地人,有的排隊等床位,有的等著醫生來吩咐,如交錢給孩子做檢查等。即使是晚上,醫院看病的人也不會少。一位朋友的孩子半夜發燒,到了兒童醫院已經零點了,大廳里還滿滿都是人,他們看病、取藥,折騰到凌晨4點多才回到家。
有人說,到兒童醫院“看個病像打仗,掛個號如春運”。春運每年只發生一回,而兒童就診的艱難卻每天都在重復。大人們要晝夜排隊,弱小的兒童也要跟著受罪。
兒童看病難是一個普遍現象,主要原因是兒科醫療資源供給不足。就拿北京來說,全市兒童專科醫院只有兩家,綜合醫院、社區醫院也有兒科,可不是缺醫就是少藥,去看病的人很少。時間一長,便形成了兩極分化的局面:兒童專科醫院人滿為患,就診量屢屢逼近峰值,而普通醫院兒科卻不斷萎縮,床位減少,人才流失。個中緣由,不只是因為兒童?漆t院擁有專業人才、設備等方面的優勢,更關鍵的因素是,兒科是所有科室中投入較大、但最不賺錢的科室。
目前,我國的公立醫院大多靠以藥養醫機制維持生存。兒童因為自身的特點,不能像成人一樣用藥,也不能多用CT等設備進行檢查,這些因素決定兒科診室往往效益比較差。兒童醫療的風險也比較大,兒科號稱“啞科”,兒童不會表述病情,沒法與醫生溝通,給醫生診斷帶來很大的難度,容易發生誤診漏診事故,引發醫療糾紛。因此,一般的綜合醫院不愿意發展兒科。這種狀況造成兒科醫生大量流失。據統計,全國兒科醫生大約缺20萬人,兒科的發展已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兒童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兒科是醫院最能體現公益性的科室。如果以單一的經濟效益指標對其進行考核,將加劇兒科發展的“公共困境”,后果不堪設想。因此,解決兒童看病難問題,政府首先應該明確自身的職責,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科學編制區域內兒科的衛生規劃,滿足兒童看病需求,維護兒童的健康權益。同時,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兒科領域,滿足多樣化的就醫需求。
優先保障兒童看病的基本需求,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體現。我國0—14歲的兒童人數近3億,占總人口的1/5還多。根據人口發展規律,今后幾年時間,我國還將處于出生人口高峰期。兒童的看病需求日益增多,給兒科醫院帶來更大的挑戰。解決兒童看病難問題,已是一件非常緊迫的事情。
去年6月,北京中醫醫院恢復了關閉15年之久的兒科病房,北京市“十二五”規劃草案提出將新建1—2所兒童醫療機構。此外,天津、深圳、鄭州等城市也宣布要新建兒童醫院。很多地方都關注到兒童看病難現象,紛紛增加了政府投入,這是一個好開頭。但是,只有把增加供給和提高效率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緩解兒童看病難。
◇ 相關文章 ◇
人民網 《新京報》 《中國醫藥報》 《健康時報》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 新華網 《武漢晨報》 《溫州晚報》 《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