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內金小米粥專治幼兒積食
《南京日報》
2017年7月20日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文章來源:http://news.163.com/17/0720/06/CPP5F2NU000187VI.html
人在不同年齡階段,對營養的需求是不同的,要想一碗好粥照顧到全家的脾胃,是不現實的。對于不同的家庭成員或者不同年齡段的人,煲粥也必須有所側重。
經常看到有些孩子面黃肌瘦,父母會解釋:“孩子吃飯吃得多,但就是不胖。” 為什么吃得多卻不胖?這是因為孩子的脾胃虛弱。我們人的營養來源于脾胃消化與吸收,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就是說只有吃進食物,并經過消化吸收等環節,使食物變成營養物質,才能使人發育正常,面色紅潤有光澤。而小兒一旦脾胃虛弱,受納遲滯,運化失常,就會出現面黃肌瘦的狀態。
對于脾胃虛弱的小兒,飲食應以清淡且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不可過于油膩,盡量多喝粥,以利于脾胃消化和吸收。
在諸多中藥中,雞內金有很好的健脾助消化功效,而且性質平和,非常適合兒童積食、食欲缺乏的調理。
雞內金小米粥
原料: 雞內金末15克,小米50克。
做法: 將小米洗凈,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煮粥,待粥沸后加入雞內金粉末,直到小米黏軟。
雞內金的味道有點兒苦,如果孩子不適應,可以加糖調味遮蓋。雞內金粥能補小兒脾胃、助消化,同樣適用于脾虛泄瀉、食少體倦的大病初愈者。雞內金不是什么神秘的藥。雞胃里有一層黃色的殼,這就是雞內金。它的得名既由于顏色相似黃金,又因為古代醫學家覺得它的藥用價值非常高,故名為“金”。據《本草綱目》記載,雞內金可“治小兒食瘧,療大人淋漓反胃,消酒積,主喉閉乳蛾,一切口瘡,牙疳諸瘡。”
為什么要用雞內金粥調理小兒脾胃呢?小兒飲食不當,傷害脾胃,食物就會淤積在體內,導致厭食,雞內金是雞的胃,雞胃的消化功能相當強大,連吞進去的小石子都能消化,所以能化淤積,積食化去,幼兒的胃口自然就好了。
還有一個原因,中醫講究 “以臟補臟,以形補形”。雞內金是雞胃,對脾胃也有補益的效果。此外,鴨內金、鵝內金也可以入粥緩解、治療積食腹脹,只是效果不如雞內金好。
綠豆粥,給孩子清熱最安全
現在父母對孩子的飲食越來越注重精細、豐富和口味,雞魚肉蛋、山珍海鮮變著法地給孩子吃,但是這樣吃的后果就是容易上火。清代名醫徐大椿在自己的著作里提出:“小兒純陽之體,最宜清涼。”意思是說,嬰幼兒生長發育旺盛,生機蓬勃,體內陽氣占據優勢,易患熱病,陰津易傷。如果再吃大魚大肉,肯定會引起上火,相反應當以清涼為宜。
下面就介紹一款適合兒童下火的粥。
綠豆粥
原料: 粳米30克,綠豆50克,白糖適量。
做法:
1、粳米、綠豆用清水洗凈,浸泡2個小時。
2、將綠豆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30分鐘,至綠豆酥爛時,放入粳米,用中火煮20分鐘,煮至米粒開花、粥湯稠濃,加入白糖調味即可。
有人可能會說,綠豆太涼了,怎么適合孩子呢?上面說過,小兒純陽之體,最宜清涼,適量地喝點兒綠豆粥,可以清熱解毒、滋補津液。千萬別小看這綠豆,綠豆有“食中佳品,濟世長谷”之稱,“食中佳品”評語平平,然而 “濟世 ”兩個字則足以讓我們耐心琢磨了。古代醫者有大慈仁心,救人于病痛,普濟眾生者,才可稱之為懸壺濟世。
那么小小綠豆何德何能可以得到這樣的美譽呢?《本草求真》給出了我們答案:“綠豆味甘性寒,有言能厚腸胃、潤皮膚、和五臟及資脾胃,緣因毒邪內熾,凡臟腑經絡皮膚脾胃,無一不受毒擾,服此性善解毒。”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小兒上火,身上出現熱毒,喝點兒綠豆粥,熱毒隨著尿液排出,上火癥狀就能排解了。
現在市面上賣的很多寶寶下火茶,標榜是純植物、純中藥,但是幼兒臟腑嬌弱,服用烈性的下火茶會引發不可逆的副作用,綠豆粥才是真正的溫和不刺激、下火解毒的好“藥”。
◇ 相關文章 ◇
《京華時報》 《都市女報》 《番禺日報》 看看新聞網 《九江晨報》 《南方都市報》 《中國中醫藥報》 《青年時報》 《大河健康報》 《健康時報》 《健康時報》 《大眾衛生報》 《洛陽晚報》 《洛陽晚報》 《健康時報》 《大眾衛生報》 《新京報》 《京華時報》 《大河健康報》 《京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