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高溫不貪涼 桑拿天謹防小兒感冒
《北京青年報》
2009年7月30日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文章出處: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54498047
醫學指導: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任 王建文
7月中旬以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持續高熱、高濕,讓人感覺到悶熱難受,北京各醫院感冒病人明顯增多,其中兒童較多。筆者在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看到,兒科門診擠滿了抱著孩子前來看病的家長和患兒。據兒科主任王建文介紹,來看感冒的小患者基本上都是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尚未發現流感,主要癥狀為發熱、流鼻涕、咳嗽,有的還伴有嘔吐和輕度腹瀉。他說,感冒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夏季感冒和冬春季節的感冒在發病原因及癥狀等方面不完全相同,據對門診患者觀察,夏季感冒多為貪涼所致。
■6個月到5歲的幼兒容易感冒
王主任說,人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是在同細菌病毒不斷進行斗爭的過程中逐漸增強的。嬰幼兒由母體出生時帶的抗體在6個月大以后就逐漸消失了,5歲之后,幼兒的自體抗病能力才逐步增強。所以在這期間,嬰幼兒的抗病能力就像一張白紙,加上夏季氣候炎熱,易引起體溫調節、水鹽代謝及循環、消化、神經、內分泌系統發生顯著改變,使機體代謝增強,營養消耗增加,即中醫所說的易傷津、耗氣,任何物質,尤其是陌生的細菌及病毒都會對他們產生程度不同的反應而感染,因此小兒在高熱高濕的桑拿天極易感冒。但孩子生病發燒的次數平均一年10次左右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說大約每個月一次都算正常。每一次感冒,孩子的身體都會在同病菌的抗爭中受到鍛煉,逐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或抵抗力。
■小兒感冒不要急于退燒
小兒感冒后會有體溫升高。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有利于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于小兒的正常成長發育。體溫不超過38℃一般不要急于退燒,特別是在沒有明確診斷之前,如果盲目急于退燒就可能掩蓋病情,干擾對病情的診斷。當體溫達到39℃以上時就要在醫生指導下退熱。有4%-12%的孩子在高熱時會發生驚厥,驚厥反復發作可能造成腦損傷,也是某些癲癇的先兆表現,還可能導致其它危險。因此,凡有高熱驚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兒,一旦高熱就應立即給予退熱處理。
■小兒感冒用藥要特別謹慎
中醫認為感冒是感受風邪所致,分風寒、風熱、內熱外寒等不同的癥候,強調要辨證施治,對癥用藥,這一點對小兒尤其重要。有的家庭備有“小藥箱”,孩子感冒了不到醫院看,拿家里儲存的感冒藥給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藥店給孩子買藥吃,這樣做很危險。許多退燒藥如撲熱息痛、復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成分,有較大的副作用,嬰幼兒的神經抑制機制尚未健全,高熱時使用,易誘發驚厥,還會因大量出汗引起虛脫,甚至因血液中游離膽紅素堆積而出現黃疸。同時對消化系統和肝腎功能也有損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征,造成白細胞、血小板降低。有些中藥對小兒感冒效果較好,如猴棗散、柴胡等,可給孩子選些中藥吃。
■不要輕易使用抗生素
感冒大多為病毒感染,讓孩子多喝水,注意休息,一般7-10天就可自愈。如果伴有咳嗽、發燒等癥狀,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用藥對癥治療。有很多家長一看孩子發燒心里就著急,要求給孩子輸液,甚至點名要用“最高檔”的抗生素。其實,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任何作用,反而會使孩子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所以小兒感冒不要輕易使用抗生素。原則上是能吃藥的不打針,能打針的不輸液。當發生繼發性細菌感染,血液檢查白細胞數明顯增高,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時,才可考慮使用抗生素。但無論用什么藥物,都要注意劑量不得過大,服用時間不應過久;服藥期間要多給孩子喝水,以利藥物的吸收和排泄,減少藥物對小兒身體的毒害。
■避高溫、不貪涼,謹防小兒感冒
中醫有“以熱攻熱”的說法。夏天不能怕熱,不要貪涼,是中醫自古以來講究的度夏準則。現在條件好了,多數家庭都裝了空調,如果天氣真是太熱還是可以開空調的,關鍵是溫度不要太低,溫差不要太大,孩子在忽冷忽熱的環境中容易感冒;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最好不要讓孩子到戶外去玩,帶孩子外出時最好戴上遮陽帽,以避高溫,防止中暑;要保持充足睡眠,尤其是中午要讓孩子睡午覺,嬰幼兒睡眠應在10小時以上,年齡較大的小兒也要在8小時以上;晚上睡覺時以開窗通風為好,少開空調,尤其不要讓空調對著孩子吹;平時不要給孩子吃太多涼的東西,以免傷腸胃引起腹瀉;要多喝水,有條件的可給孩子熬點綠豆湯,既可解渴消暑,又可清熱解毒;夏季小兒應食用營養價值高又容易消化的食物,且飲食不可過量,不要吃油煎及刺激性食物,可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瓜,有利濕解暑的效果,但不要給孩子吃冰鎮西瓜。
專家簡介: 王建文 兒科主任、副主任醫師
1989年畢業于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訪問學者。長期從事小兒血液腫瘤疾病的臨床研究。
◇ 相關文章 ◇
《大眾衛生報》 《佛山日報》 《當代生活報》 《半島都市報》 《大眾衛生報》 《大眾衛生報》 《深圳商報》 《大河健康報》 《大河健康報》 小兒推拿網 《京華時報》 《大連晚報》 《新商報》(大連)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 《東方今報》 《媽咪寶貝》 《大河健康報》 《廣州日報》 《健康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