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輸液排長龍 患兒家長連叫苦
《解放日報》
2010年11月24日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文章出處: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0-11/24/content_459730.htm
孩子患病“吊鹽水”,需排隊等候五六小時,如此狀況并不鮮見。近日,記者從本市幾家三級兒科醫療機構獲悉:隨著申城氣溫新一輪波動,大醫院兒科再遇“爆棚”。與門診、化驗相比,輸液室內等候時間更長,不少家長異口同聲抱怨,“上午看的病,到傍晚才能吊鹽水。速度這么慢,孩子小病也拖成了大病。”
輸液室內人滿為患,家長心急如焚,患兒哭鬧不已,醫生護士倍感無奈。
這樣的尷尬情景該如何化解?兒童就診應怎樣科學分流?衛生管理部門與醫院應如何尋找解決方案,讓患兒與家長看病少些麻煩?
孩子生病,家長排隊如“坐班”
本市某三級兒科醫院,每天早晨都會出現令人詫異的情景:一到7時,輸液室所在樓層門口,眾人“圍堵”一臺拉卡機。
記者詢問后方知,原來孩子輸液須提前刷醫保卡取號,憑號碼先后排隊依次等候,早上7時,正是刷卡開機時間。從寶山專程趕來取號的患兒家長孫女士解釋,“別以為差幾十號沒啥關系,等到真正排隊輸液,起碼相差兩三個小時。”
“上午看病傍晚吊水,下午看病夜里吊水”,眾多家長怨聲四起。記者走進輸液室等候區看到,近百號人擠在不大的候診廳內,很多家長早有準備,連午飯一并帶好;也有部分家長索性取完號走人,或回家或坐在自駕車里候診。
周奶奶的孫子患上哮喘,她大吐苦水,“兒子兒媳都上班,每天早上將我和孩子送來,上午排隊等號下午輸液,連續六天在這里‘上班’,大人孩子都要拖垮了。”孩子患上腸胃炎的彭女士更是心急如焚,“小囡看病時還沒發熱,排隊等著熱度越來越高,小病怎么能不拖成大病?!”
即便在夜里,輸液排隊時間過長的現象仍未有大改觀。輸液室相關負責人稱,白天輸液速度一般為每小時50至60號人;夜間等候人數雖有所減少,卻也起碼需要兩三個小時。面對人滿為患,醫生護士有苦口難言。新華醫院一名護士說,“每天低頭為幾百號孩子扎針,一天下來頭頸也伸不直。”
護士增援,抵不上輸液人數膨脹
現在申城兒科醫療機構日均輸液量少則六七百號,多則千余號。兒科輸液人數為何這么多?業內人士分析,內中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申城近來氣候變化大,幼兒疾病高發。從立冬開始,各大兒科醫療機構門急診量較平時上升20%有余;而許多患兒白細胞數量超標,均需輸液治療。 其次,目前申城共有四家三級兒科醫療機構,部分二級醫療機構、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因病源過少等因素,干脆撤銷了兒科設置,家長選擇過少,導致大量患兒集中在大醫院,輸液人數“水漲船高”。再者,本市正值生育小高峰,新生兒、嬰幼兒人數驟增,也成為輸液患兒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面對“大客流”,醫院動了不少腦筋緩解。以新華醫院為例,輸液室曾做過改造,盡可能在有限空間內增加病床,力爭讓患兒輸液周轉得快一點、等候時間少一點;兒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等也為輸液室增添人手,加強服務效率。然而,一系列改善之舉收效并不顯著。有患兒家長反映,候診時間并未明顯縮短,輸液空間卻越來越小,這為孩子交叉感染提供了可乘之機;至于增加的護士人手,相比海量患兒數量可謂“杯水車薪”。
大醫院看病,小醫院輸液
一邊是亟須治療的患兒人群,一邊是早已超負荷的醫療機構,兩者間的矛盾該如何調和?其實,部分家長的做法頗值得借鑒。
李女士女兒患了上呼吸道感染,在大醫院確診開方后,她拿著藥方前往家附近的二級醫院開藥輸液。整個輸液過程不超過三小時,孩子家長都不覺累。李女士說,“小醫院里常用藥都齊全,沒必要在大醫院里等著‘被感染’。”岳陽醫院首席兒科專家陳燕萍教授則告誡,平日孩子有熱度,只要精神尚可、胃口不錯便無大礙,沒必要動不動到大醫院問診;即便需要輸液,只要是常見病、多發病,一般醫療機構皆可應付。
對于如何解決“兒科輸液難”問題,有專家建議:申城現有兒科醫療資源須合理配置,多設區域中心,從源頭為患兒家長提供便利。
據悉,目前普陀、寶山、閘北等地的居民因轄區內鮮有兒科醫療機構,問診甚為不便。在這些兒科資源較少的區域加強兒科學科建設,能有效分流病源,為現有大醫院減壓;而部分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有義務提供兒科常見病診斷、配藥與輸液的基本醫療,逐步實現患兒家門口就近問診的目標。此外,兒科醫療機構的改善舉措也應更加實在、更加到位,如進一步擴大輸液室空間和服務人手、提高服務能效。個別醫院為控制醫保額度減少配藥數量,人為增加家長往返次數的做法,應該及時糾正。
◇ 相關文章 ◇
《今日觀察》 《青島早報》 《中國青年報》 《生命時報》 《健康時報》 《解放日報》 《西安晚報》 《金陵晚報》 《廣州日報》 《京華時報》 《大河健康報》 《大河報》(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