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污染直逼“菜籃子”
《南方周末》
2007年6月6日
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
文章出處:http://www.infzm.com/content/5809
專家指導: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 陳日遠
■ 田園風光下被污染的土地面積有多廣,污染程度有多嚴重,誰也說不清
■ “無公害及綠色蔬菜”開始流行——當然,你要為此付出比普通蔬菜高約兩倍的價錢
■ 由國土資源部與環保總局承擔的《中國土壤現狀調查及污染防治》項目,已經啟動。
隱形污染
一盤“清炒時蔬”端上了餐桌。色澤亮麗,味道鮮美。但當你準備品嘗這份美味時,一種危險也漸漸逼近--
“最嚴重的蔬菜樣本里,重金屬超標可達上百倍。”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日遠說。
這位43歲的資深研究者,關注蔬菜基地遭污染超過10年,定點在廣州、佛山等大中城市的郊區進行調查,其研究項目關注的菜田近萬畝。他投入精力最多的是郊區——當城市不斷擴張自己的版圖時,郊區成為遭受工業和生活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但同時,郊區也是中國城市最重要的蔬菜與副食品供應基地。
陳日遠教授向南方周末記者描述了前些年他曾見過的情景:一些工廠排出的廢水,不經過任何處理流到菜地。一些“水葉菜”---比如通菜、西洋菜,卻在其“滋潤”下長勢良好。而鉛、鎘等重金屬,通過蔬菜的“經絡”殘留在它們的身體里。
2005年環保總局發布的調查數據表明:珠三角近40%的農田菜地土壤重金屬污染超標,其中一成土地污染屬嚴重超標。
“以往,我們很注重控制農藥殘留,因為農藥殘留對人體的傷害馬上顯現。”陳日遠說,“但重金屬殘留是一種慢性中毒,如鉛過量可引起血液病,鎘過量會引起癌變,有機污染對人體的傷害更大。”
通俗地說,有機污染物是一種化學物質——它能持久存在于環境中,通過生物食物鏈(網)逐步累積。與常規污染物不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自然中滯留時間長,極難降解,毒性很強,并會順著食物鏈放大,對人類和動物危害巨大。它們擅長致癌、致畸、致突變,還會干擾你的內分泌。研究表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對人類的影響會持續幾代。
衛生部有關人士稱:今天,癌癥已成為中國人的頭號殺手,腫瘤每年導致約700萬人死亡。癌癥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遭受污染的空氣、水和不健康食品。
南方周末記者也了解到,隨著環保力度的增大及農民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明目張膽的污染已經明顯減少。但農業專家指出:隱性污染依然存在,特別是過去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地。最關鍵的問題是,田園風光下被污染的土地面積有多廣、污染程度有多嚴重,誰也說不清楚。
耕作方式的改變,對土壤的破壞也是直接的。陳日遠稱,從效益出發,菜農基本不會采取對土壤休養有利的“水稻-蔬菜輪種”的方式,而是拼命種蔬菜,每年甚至可以種10茬。多茬種植對菜地的破壞是致命的:造成硫、氯、磷等元素大量殘留,使土壤鹽漬化、破壞土壤結構、破壞土中的微生物種群,最終加速蔬菜地的退化與污染。
“另外,如何合理施肥?一有病蟲害就灑農藥,長勢不好了就拼命下肥,這樣是不行的。”陳日遠介紹,“據我們對菜地化肥污染的調查與測定,普遍比科學用肥多了幾倍甚至十幾倍。”
這些污染合力圍攻菜田,使土壤變質,蔬菜產品重金屬含量增加。為此,“無公害與綠色食品蔬菜”開始在各地流行——當然,你要付出比普通蔬菜高大約兩倍的價格。比如,“無公害菜心”每斤要賣到3--4元,綠色食品認證的芥藍賣到4元以上。
大型調查
身為廣東省政協委員的陳日遠提出議案:《關于加強對我省大中城市郊區蔬菜基地污染調查與治理的建議》。這個議案被省政協列為2007年5個重點督辦提案之一。
今年4月中旬,廣東省農業廳會同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局召開會議,形成初步方案報省政協——針對廣東所有大中城市郊區菜地的污染調查,即將展開。由政府部門牽頭進行大規模菜地污染摸底,在廣東是首次。
南方周末記者從廣東省農業廳了解到,計劃將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派調研組分頭到各市調研、摸查情況、提出方案;第二階段是治理。
陳日遠對這次調查充滿期待。他期待能借此契機,修復土壤,從源頭上管住菜地受污染情況。“廣東蔬菜的年種植面積超過1500萬畝,大城市郊區的面積估計約兩三百萬畝,要完成并不是很困難。”
但作為具體負責這次調查的政府部門,省農業廳對可能遇到的困難預估得更充分。“土壤治理會涉及各部門利益、農民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沖突,怎么協調?誰投入資金?”此次調查的負責人之一、廣東省農業環保與農村能源總站副站長姚國良說:“以目前的財力,不可能讓整片菜地都停下來。但近期可以通過農業種植手段去調節、引導農民,使消費者利益和農民利益得到最大保證。”
面臨這個棘手問題的不僅是廣東。2007年5月,國土資源部公布了一個驚人數據——中國耕地污染形勢非常嚴峻,受污染的耕地約1.5億畝。由于未摸清土地污染的分布情況,防治措施缺乏針對性。而在近年來,世界各國科學家都在探索對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技術,如法國建立了“土壤污染檔案”。
但是,中國最近的一次全國土壤普查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珠三角一位農業干部稱:“時間過去了太久了。與20年前的土壤調查不同,當時側重肥分的調查,現在應側重污染方面。”
農業專家介紹,污染輕的可以通過物理方法進行改良,如種一些可以吸附重金屬、毒素的植物,或找出不同污染程度土壤適宜栽種的蔬菜種類,引導農民科學種植。面對嚴重污染地區,陳日遠建議,要制定有關法規,規范蔬菜種植用地的質量要求。不能修復的土地,就改作其他用途。當然,這需要政府的支持,在財政上補償農民。
“還有一個問題,珠三角的菜地畢竟有限,廣東的菜籃子基地以后有可能會遷到廣東東西兩翼和山區去。估計5年內珠三角很多工業也將轉移到那里去。因此,農村、農業的環保要做在前面,不能重蹈珠三角大城市郊區農田污染的覆轍。”陳教授說。
另據了解,由國土資源部與國家環保總局共同承擔的《全國土壤現狀調查及污染防治》項目已經啟動。該項目預計用3年半左右的時間,投入10億元,對全國土壤污染的情況進行系統調查。
◇ 相關文章 ◇
看看新聞網 《南方都市報》 《青年時報》 《大河健康報》 《健康時報》 《健康時報》 《大眾衛生報》 《洛陽晚報》 《健康時報》 《大眾衛生報》 《新京報》 《京華時報》 《大河健康報》 《當代健康報》 《新民晚報》 《晶報》(深圳) 《羊城晚報》 《新聞晚報》 《新民晚報》 《母嬰世界》
|